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有統計相關不代表有因果,那有統計因果呢?

如果你沒有興趣看無聊的前置解說跟圖,可以直接把圖看完以後跳到紅色分隔線開始。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台股跟陸股連動性高嗎?

在很久很久以前,約莫是經濟大恐慌後的時代,那個時代的股市分析師,只要會在線圖上鬼畫符,說話的方式具有邏輯謬誤來騙人-比如所謂的道氏理論-就可以紅遍天下。後來經過了二三十年,時代進步了,道氏理論那套膚淺而且有受過一點邏輯訓練的人都能看穿的謬誤,不再能滿足觀眾了。因此出現了各種技術指標,能善用這些天花亂墜指標的人又能當紅一陣子。

而現在,你要製造一篇不會被唾棄的大盤指數走勢趨勢分析報告,不會使用計量分析方法,就會被直接拒於門外-但不會是台灣的門外。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公務人員被固樁政策買票不干你的事嗎?

台灣的財政已經到了快要被一拳擊沉的狀況了,也許你會說,財政部說我們的累積債務只佔GDP不到四成,跟希臘差很多,但是情沒有這麼簡單,原因就在於台灣政府跟南歐國家一樣,擅長窗飾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主要的方法,就是藏在各種曖昧不明的半公營事業裡。這種"我們的累積債務不嚴重"的說辭可以說跟當年的希臘政府一模一樣,只是使用的手法不同而已。

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退休金。從台鐵到台電,這些"公司"的老員工雖然不是公務員,但是卻比照公務員得計算公保年資,而且當年為了收買他們的選票,早已從優計算過年資。這些事業體本身不同於公務員,可以靠著近乎獨占台灣的市場,給予老員工不合理的薪資以及分紅,這本身已經是非常驚人的優惠了,這些都是從政府的稅收掏出來補貼他們的,只是這些人仗著人數多-近八萬,一直以選票威脅把他們當基本盤的國民黨,不斷得寸進尺要求更離譜的優惠,嘴臉之醜惡,已經到連執政黨的銓敘部長都看不下去的程度了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亞元區?彭淮南到底期待什麼

亞元區說不定比美元區更難成立

就在歐元區因為單一統合貨幣,造成大規模區域內經濟不協調最甚之時,就快要卸任的彭淮南總裁拋出了他支持朝向亞元邁進的論點。他所引用的理由,主要是基於歐元之父Robert Mundell的最適貨幣圈理論。


最適貨幣圈理論認為,單一貨幣使用的區域大小,取決於這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型態的差異的型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的歧異會在使用單一貨幣的情況下產生許多缺點,單一貨幣造成的缺點是否可以被使用單一貨幣的優點所掩蓋,如果可以的話這個區域就可以維持穩定的單一貨幣,反之則會崩解。

彭總裁所引用的兩個理由,就是可以降低因為貨幣差異所造成的交易成本(這不是指外匯中介商收取的價差,至於是什麼不在此多做說明,因為那解釋起來很麻煩)以及可以降低匯率波動的影響。以大家熟知的彭總裁的腦袋運作方式,可以知道他最在乎的就是後面那一點,他接受訪問的回答內容也顯示他最在乎的就是可以避免匯率波動(就是阻止台幣升值)。但這是難以理解的思考邏輯˙。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歐債問題趨向明朗了嗎?

前些日子歐盟達成EFSF(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擴增一倍,並且各銀行需藉由降低分紅將一級資本適足率(Tier 1)提高到9%,以準備迎接可能的衝擊。另一個決議就是歐元圈各銀行同意將他們手中持有的希臘公債的一半"write-off"。

EFSF擴增跟提高資本適足率都是不意外的情況,EFSF並不是只為了處理希臘問題而生,希臘之所以如此攸關,是因為歐元區唯二還在信用評等最高區間的德法的金融機構,手上套了很多希臘公債。德國問題不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德國持有的四百多億歐元希臘公債有超過七成是國有金融機構持有。德國本身赤字問題不大國內產業結構又健全,要自己堵住國內的洞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麻煩在同時面臨財政問題跟經濟窘境的法國。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你相信台灣的公務員的效率嗎?

不相信你還支持左派政策?

昨天有一則政策發表的新聞,是由一向走純正社會福利國家路線的蔡英文所提出,就是主張要用一套離農津貼的做法,將老農的休耕田轉租給年輕人耕種。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自打嘴巴的Operation Twist

嘴巴上說不要,身體倒是蠻誠實的

聯準會上週公佈了Operation Twist,也就是藉由出售短期債券獲得的資金,轉手再購買長期債券。對債券價格變動敏感的人大概會知道,同樣炒高債券價格一個百分點的話,對短期債券跟長期債券的殖利率影響的效果是不一致的。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假設短期債券出脫的現金都用來投入長期債券,那麼使長期債券殖利率下降的程度,將會低於短期債券殖利率上漲的幅度。這樣非常愚蠢,因此聯準會依然需要釋出更多貨幣,以便使這樣的政策不會對短期利率有過大的衝擊。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零外債是政績嗎?

這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外債比率,遠高於本國貨幣發行的債券。大多是一下子從低度開發的落後經濟環境,快速進步的國家。或著我們應該說得精確一點:經濟成長是靠著政府主導的公共支出擴張而成長的國家。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你知道他們就學的動機嗎?(下)

九年國教的功勞,就是把唸高中職以前的機會成本,靠著教育部對公立學校的補貼大幅下降。由於這九年受教育的成本極低,便給了許多中低收入家庭,有了餘裕能繼續升學高職,再怎樣貧窮也能有一技之長,在高速工業化的1970-1980年代,大量的高職技工,正是台灣工業化的重要基礎,而他們也得以靠著技術而能夠擺脫貧窮線。

對於面臨貧窮線的人而言,能有一技之長糊口是最重要的。所以過去低收入子弟在義務教育國中畢業後,要嘛不是繼續唸三年後就可以進工廠當技術工的高職,就是去當學徒。但隨著社會富裕起來,唸高職的門檻變得非常低之後,只有國中學歷的學徒就變成了稀有動物,能多一個學歷,就沒有必要去當學徒被剝削。現在只有國中畢業,已經到了會被懷疑你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才會只能唸完幾乎可以認定為零機會成本的國中了(註)。

你知道他們就學的動機嗎?(中)

台灣社會有個特色,就是多數人都認同的東西,通常就是錯的。外匯存底是"國富"越多越好如是;中國熱如是,健保萬歲如是,高鐵在藍綠朝野擁簇下虧空國本蓋出來如是。一個從小就被限制少思考,多盲從的社會,會有的共識多半是垃圾,也沒有什麼好驚訝。現在最新一個共識就是十二年國教,又是一個超越藍綠,少思考多喊口號喊出來的社會共識。

十二年國教的基本架構,就是把義務教育延伸至高中,唸公立高中代價低廉,而且就像國中一樣依學區就讀,大致上共通的就是這樣的精神。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你知道他們就學的動機嗎?(上)

在很久以前曾經介紹過,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公共補貼教育會扭曲消費者-也就是受教育者與其家長,對於"受教育水平"這個商品的消費量。也就是說,如果完全沒有公共補貼的情況下,將會有許多人負擔不起價格昂貴的受教育成本。這不單指是學費,而是為了受教育承受的機會成本。

舉例來說,一個大學畢業生唸碩士的機會成本,不只是因為就學在那兩年損失的薪水以及付出的學費,甚至還有因為這兩年而損失的升遷機會。大多數受教育者都以為多唸兩年書,會更有助於升遷,但這是一廂情願看法,事實上除非你能在大學畢業的當下,就能保證自己會進什麼產業的什麼公司的什麼部門,否則根本難以確認。比如你唸了個台大歷史所,卻跑去當政治人物的國會助理,這種碩士學歷能幫你升上去當辦公室主任嗎?顯然是癡人說夢。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其實以比我們想像的高速進步

日本由於長年的經濟成長遲滯,對於到底為什麼他們陷入長而久的停滯期,有著諸多的研究。有人認為這麼高的人均GDP,是這種人口與天然資源規模的國家的物理上限,除非科技有顯著的改變,否則很困難。有的人-特別是受到大型財團控制的大眾媒體-則不斷鼓吹都是"通縮"的錯。

由於諸多關於通縮的論戰,日本人與通縮的關係到底是如何,就有極大量研究跟分析。拜此之賜,在看過一些論點跟資料後,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觀點。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Grouponzi?


折扣網站Groupon-經常對著我顯示漢堡折價券的網站-繼上一季底陷入成長停滯且短期資金流動性大減的恐慌後,陷入了虧損與裁員的烏雲之內。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因果關係與我觀


這是一個跟基礎的佛家思想有關的心得,對於佛家思想接觸並不夠深入,也許有所誤解,還請多多指點開導。

"我觀"的意思,其實跟無風險套利評價方法中,平賭測度的觀念類似:對於這世界的了解受限於我們自身所能接受的訊息。在這樣的訊息接受下-包含對語言中字辭涵義的認知-世界觀是由我們自己的心智認知而在我們的意識中構築起來。世界可能有個中立真實的面貌,但我們卻很難驗證他到底是什麼樣子。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新聞導毒:兩岸如何脫離美元陷阱

雖然答應人幫忙解說這篇幾乎一無是處的社評,但老實說,這篇社評真的寫得太糟糕了,糟糕到沒有辦法主題性地評論,所以只能採取評論別人文章時,最糟糕的做法:逐點攻擊。這樣的做法會讓觀文為文者有此文被人批評地一無是處之感,但這篇社評實在太爛了,爛到只能這樣做。


2011年8月2日 星期二

使生產模式固定,反而增加波動性?

固定下來,反而更偏好風險?

你認為一個經營者最基礎的能力是什麼?能操控市場價格,使利潤最佳化?還是非常會對原物料議價,很會"Cost-Down"?還是很會創新,會開發區隔市場,使自己進入獨占性競爭的環境?還是要很會經營官商人脈,有任何風吹草動豬肉桶可以分絕不落人後?亦或是,20世紀末的CEO最流行的類型,很會跟股民吹牛,把股價光靠吹牛的吹上天?

當然可以都是,具備越多能力,而且越能發揮,自然使得這公司的獲利越有空間。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巴基斯坦的困境

日本是入門級,台灣是進階級,中國是地獄級遊戲

個人非常愛玩策略模擬類的電腦遊戲,從扮演城市首長,到戰國大名,還有鐵路公司的社長,這種對經濟民生事務決策的事情,一向是樂此不疲。而一般來說遊戲上手了以後,就會開始考慮提升難度,從入門到進階,然後專家甚至到所謂的煉獄級(修羅,地獄,惡魔,總之就是奇難無比)。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蘋果為什麼囤積現金?

之所以突然開始思考這件事情,是因為一則立場顯然反對聯邦政府擴大赤字的新聞報導,提到了蘋果電腦這間公司富可敵國,持有現金總量竟高於美國聯邦政府。這是一則愚蠢的新聞,聯邦預算需要有效率地使用納稅人的現金,以及舉債成本,由於美國政府面對的現金流量是稅,而且舉債成本非常低,根本沒有大量囤積現金的必要,大量囤積現金反而是在浪費納稅人的現金。

但令人值得思考的是,蘋果電腦的現金持有水平確實高的令人咋舌。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人民幣會跌?

1994年新聞標題:日圓會跌?

這個標題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都是匪夷所思,難以置信的胡扯。這是因為人們多以經驗判斷,像這樣經濟發展如旭日東昇,貿易順差(像黨的恩情)一樣有如天高的國家,她貨幣是找不到"理由"下跌的-儘管人們不是用理由判斷,只是在試圖使用經驗去歸納。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有可能會跌,又在什麼時候會跌?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吃米不知米價的現代人(上)

這不是一句挖苦天龍國人的話,這句話泛指全世界先進國家的國民-到了歐美大約是吃麥不知麥價這樣的意思。

這是因為現代人要買包米的交易活動過程,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單純。

想像一下這樣的環境:現在的米價是一包300元,而你爸爸看你要成家立業搬出去住,自作主張幫你買了一張米店會員卡,年費一千元,每年可以在該店以260元的價格買20包米。

請問你家買米每包價格多少錢?260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下)

從第一篇我們知道了,自由的計算本身就代表被偷渡了某種意識形態,如果以此推論某件事情,就會充滿了意識形態,其實也就沒有所謂推論了-很不幸地是,偉大的米爾頓複利曼非常推崇這種偽科學的計算。但作為一個政客,他的推崇行為是非常正確的,你可以看到許多他的書迷會崇拜者真的相信了經濟自由可以帶來"更好的世界"。這才是他的目的,講理是沒意義的,洗腦比較快。

而又從第二篇我們又知道,所謂的政府乃是從一種獨占性競爭的企業演化而來的,最早的酋長與貴族,靠著政治天賦-其實就是黑道手腕-賺取經濟利益,而實際上他也承擔了很重的經濟成本。他隨時會被兒子殺掉,心愛的女兒必須嫁給仇人,一個弄不好會被部下背叛被殺光全家。這樣波濤洶湧的人生在古代是很可怕的,因此只有具天賦的人才有辦法成為被群眾圍繞的流氓。

在民主國家出現以前,所謂的國指的是被某個政治卡特爾企業聯合控制的範圍,政府是私有的機構-注意私有兩個字。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中)

另一個追求經濟自由者常有的可怕迷信,就是以為只要除掉政府干預,就可以除掉所謂影響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獨占/寡占/卡特爾。

政府往往是製造獨占或寡占的兇手,這句話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實適用-從石化業到水電業,甚至汽機車業者到有線電視頻道與無線電視頻道,光是台灣就有舉不完的例子。而且上述受到國家(也就是民眾)特許保護的業者也一直提供不如國民期望的低品質服務與產品。

但消滅政府他們就會消失,或是改善嗎?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情況重新考量。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問題不是自由,而是不"夠"自由?(上)

如同自稱左派迷信公平(公正,正義,whatever)以外,自稱右派者迷信經濟自由。說迷信或許太過分了點,應該說是信仰-但是這兩者多半不認為這是一種信仰,而認為這是人類的真理-或者說公理。這點簡直跟宗教的信徒認為神存在一是一個不證自明的事實一樣

跟迷信公平者不同的是,右派認為經濟自由度越高,越能帶來繁榮跟幸福。這句話就隱含了經濟的自由可以計算,甚至可以畫在數線上,是繁榮與幸福的函數-並且可以微分!太不可思議了。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五)

到上一篇為止,我們都知道如你我一般是個螻蟻之人的小老百姓,只能知道市場是一個風險中立的狀態。沒有辦法從數學上確定沒有被反映的漲跌,一切都包含不確定,而這些不確定扣除無風險利率後,合起來看就是一個鞅(下一期得數值的期望值跟現在的數值一樣)。鞅也叫做公平賭局-因為沒人知道正確的變動,所以跟擲銅板一樣公平。

但是那僅限於螻蟻之人

風險中立的假設,是排除市場失靈狀態下,對價格沒有任何操縱力的投資人,所接受到的資訊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你可以控制價格,對你而言哪有風險中立這回事,對吧?

你可以控制下一期的價格,你就所向無敵,會擁有擊敗無風險利率的絕對勝算,是嗎?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靠不理性投資勝過理性投資

所謂的理性,是投資行為分析裡面一個重要的前提。並不是說投資就是至高無上冷靜充滿理智,而是指投資人像個終結者機器人一樣完全服從天網系統輸入的程式。也就是說,必須絕對遵守我們假設的決策模式,因為不遵守的話就代表其行為跳出了這個分析的框架之外,那這個分析也就無法繼續了。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四)

強者恆強?

在上篇的最後,我們提到了儘管定存跟美國政府公債可以有很相似的投資條件,但是依然不能代表存定存的一定是傻瓜。這是因為定存跟美國政府公債還是有差異的。

就算是存美國的定存避免了匯率變化的風險,定存可是幾乎每天你想存就可以去開戶,但是美國政府公債可就沒這麼簡單了,你並不能心血來潮走進美國政府財政部然後就填張表匯個款,有個充滿微笑的服務專員就幫你搞定一切。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三)

無風險利率白忙一場

一般常常會聽到無風險利率一詞,而這個數字也通常跟公債殖利率掛勾,目前已開發國家各國的水準約莫是3~4%,開發中國家或是財政體質不健全的則通常超過4%甚至超過6%。已開發國家只有日本跟瑞士這類國家,有著僅1%上下的利率。

所謂的風險,通常指的是:會受到波及整體市場的因素影響而使獲利不確定,或是有倒帳可能性,亦或是投資人單筆交易金額太大而只能折價出售,種種使得最後結算的金額跟原先預期有所不同的情況。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二)

明天的股價漲跌跟今天股價漲跌在統計上獨立

承襲上篇,每次丟十元硬幣時出現人頭的機率,並不會因為上一次丟出來的結果而有所改變,改變的是此人帶屎程度的數據-二項式分配機率。理想化丟硬幣實驗(叫實驗太沉重,就叫遊戲吧)中,兩次硬幣之間投擲機率是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的。就算在現實世界中,此硬幣雖然會因為投擲而變形或磨損,但除非你要一次觀察上百萬次,否則真正產生的影響也是難以觀察確認的,雖然你也可以把投擲方法標準化在一個極精密的固定環境下進行,說不定可以算出絕對穩贏的壓注法,不過令人好奇在這種狀況下誰還要跟你玩。

而股價也是一樣-若今天的股價跟明天(代表所有還沒來的未來)的股價漲跌幅不是獨立的,那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不要知道比較好的基礎財務知識(一)

你結婚失敗很多次這個數字本身並不會提高你結婚成功的機率

投資最大的魅力,自然就是能使財產增加,手頭充裕,口袋麥克麥克,這也是大多數人投資最主要的目標:讓錢可以賺錢,以減輕自己賺錢的壓力。甚至,最好最後錢自己就能賺錢,踏入所謂的財務自由。這是很多立志投資的人主要的目標。

這樣的目標,當然是很實際的,只是那所謂的財務自由,其實是一場幻夢。所謂的好好投資就可以財務自由這件事情,是百分百的幻覺,是理專跟投顧老師為了賺你的錢想出來的口號罷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但並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事情,特別是,連最基礎的觀念都不清楚的人,更不可能搞懂。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關於國光石化,我想說的其實是.....

拿環保換經濟?完全是幻覺罷了

國光石化第五次說明會即將召開,為了低調,刻意壓抑媒體
報導,並且不准任何他們"拒絕"的人與會,自然包含當地
的反對民眾,以及所謂的"環保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