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常態分班是理盲與濫情的作法

常態分班這種只有政治正確的謬論,在不知道為什麼政治正確觀念近乎
零分的台灣,在這幾年近乎理盲的渲染之下流行了起來。支持常態分班的
人最基本的論點是:

過去因為能力分班,有許多人被分到後段班,然後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
所以能力分班造成教育資源分配失當的問題。

如果有最基本的理性推論能力,將會發現導致教育資源分配失當的是
"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而不是能力分班。也就是說,問題是出在老
師放棄學生這點,並不是能力分班的篩選。

能力分班的用意是基於"因材施教"的觀念-這個大家都知道,是孔子
說的。若跟顏淵講教子路那套,顏淵雖然表面裝得很認真,其實心裡在
想"你當我白癡嗎?"若跟子路講教顏淵那套,子路大概完全聽不下去
,一氣之下就把孔老夫子給一刀斃了也說不定。這就是孔子知道要因材
施教的原因。

在古板的古代社會,子路需要什麼是孔子說了算,顏淵需要什麼也是孔
子說了算,但現在這個社會並不一定是這樣。子路可以知道自己游俠氣
太重,所以去修一些鍛鍊基本情緒智商的課程;顏淵知道自己可能會餓
死,所以就不浪費時間修那些他都已經熟的孔家學問,跑去修墨翟開的
"如何成為守城達人"的課程以求未來能謀得一職求得溫飽。

孔子本身在貫徹因材施教這方面,限於他的能力問題(一個貴族要他理
解顏淵的溫飽問題,是很困難的)無法貫徹,才造成了顏淵完全學不到
不要讓自己餓死所需要的觀念跟技能。也就是說顏淵之所以送了一堆臘
肉給孔子當學費,結果還是餓死了,並不是因為孔子的因材施教,而是
因材施教不夠徹底,顏淵沒有學到他真正需要的東西。

但這個時候支持常態分班的人就高喊了:這些東西沒那麼難!我們需要
的是教最基本限度的義務教育,如果大家有興趣修更難的,就到高中、
大學去,國中小只教簡單的、必要的,這樣就不會有拿顏回課程去教子路
的問題了!為什麼一定要因材施教?大家都學一樣的不是很好嗎?

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卻跟常態分班沒有半點關係常態分
班跟教簡單的東西有必然關係嗎,不是吧?實際上再簡單的東西,比如
X+Y=5為什麼是一條直線,就有分教五分鐘就能懂的人跟教五天才能
理解,甚至教五個月都不懂的差異。要常態分班當然是可以,因此教師就
必須去找一個平均值當對象(就是常態分班支持者說的"一般水準")設
計教學內容,好讓他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也是有私生活的)可以讓最多
人,也就是平均水準付近的人懂。

除非他時間太多,用好幾種教法一直教,學生也時間太多,因為大家都是
常態分班的同班同學,必須一起上課。如果讓強的人先走了,不就是能力分
班上課?只是逼迫大家用同一間教室用同一個老師上課罷了,所以不能走
大家通通坐好。結果老師如果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必須一直用不同
的難度重複教,雖然這些學生沒有顏回跟子路的差異大,但還是差異的,有
差異你就要教好幾遍。

就算用再簡單的內容當國民義務教育,能力分班依然是必要的,因為沒
有能力分班,就無法因材施教。強迫規定常態分班,本身就是在提高因材
施教的難度。常態分班後老師被迫要教好幾種難度,而學生也被迫要聽
根本不適合他的難度。這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
青春。

然而老師的時間是有限的-再怎麼有熱情的老師,都無法靠著毅力越過
人跟人之間對於各種東西有不同程度理解能力的差異,這種自然造成的
高牆。最後的結果就是不論他選擇怎樣的上課難度,都必然有一部分的
學生聽不懂,因為這些學生在這方面的理解能力跟多數人實在有差距。
不管怎麼有毅力(其他學生也很有毅力)想要教會他們,總是有極少數人
不懂,好的教學方法跟有毅力的老師(與學生們)只是能減低這種人的數
量,不能完全避免。

最後呢?沒時間了難道不放棄他們,還能怎麼辦?

實際上,常態分班反而是造成教師有放棄學生、使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動
機的恐怖作法。能力分班跟老師放棄學生並沒有推論因果關係,然而常
態分班是有推論的因果關係的。

如果只會用"以前能力分班時有不均問題,所以能力分班是造成不均問
題"這種會嚇死人的推論能力來分析問題,人類可以說是兩百年來都毫
無進步,因為有統計(歷史發生時點)相關性跟是不是因果的推論,是一
百多年前就被證明是兩回事了。這兩百年來海盜數量減少的同時碳排放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不是逃避學生需要什麼的問題,而是主動提供
讓學生選擇他們需要的課程。國中小的課程分成不同的難度,如果你上了
這個難度兩次課後發現跟不上,就自己降去低一點的難度。那些上幾堂課
就覺得懂的人就可以往上修完更難的課,然後用多出來的時間去修自己
弱的課程的課。

這是什麼?這是美國的能力分班,這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孔老夫子如果
知道念了一堆他講道課程、每個人都會說因材施教的那些人,竟然反對因
材施教,而是一些金髮碧眼的洋鬼子番人實現他的構想、甚至發揚光大,
不知會有何感想?

最後順帶一提,實際上台灣實施的常態分班,是自以為的常態分班,實際
依然是能力分班。不同的是,直接將小孩分成絕大多數"正常人"跟極
少數的"不正常人",貼上這個"異類、離群值"的標籤後把小孩送進去
資源班罷了。分成正常班級跟資源班,根本就是能力分班,而且是最爛的
能力分班法。

台灣人,只是為了某種政治正確,搞出政治不正確的資源班,然後為了常
分班徒然浪費教學資源、毫無必要地增加教師負擔罷了。

學生需要的不是會放棄弱勢學生的常態分班,而是更能符合他們需求的
能力分班上課。

20 則留言:

  1. 在台灣的教育價值觀下的『有能力』學生一路榮耀... 是好事嗎?
    換句話說,台灣的教育價值觀有這麼值得信任?

    我們都希望教育發揮正常功能,問題是教育到底要教甚麼?要用哪一套標準跟價值觀來引導?我想就吵不完了。

    現在這種沒效率的教育方式,反而激發每個人的自身興趣尋求出路...也許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XD

    回覆刪除
  2.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一直糾纏台灣人的觀念~~


    MJ

    回覆刪除
  3. 沒效率的教育方式,激發每個人,那也要那個人家裡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持他的興趣阿,如果賣麵老王的兒子小華,在學校完全聽不懂跟不上,作業問老王也問不出個所以然,[沒能力]的學生一輩子的教育就毀在這邊,可能學到國一的代數是他能力可以跟上"正常班"之後,之後的國二國三就在一路"無聊兼羞辱"下過了兩年,回家繼續階級複製了. 我自己也是走過能力分班的,我們有同學在B班,成績一直有進步,老師要他到A班一起上,他還不願意阿...

    回覆刪除
  4. 不過在教師薪資還是以年資決定的現行制度下
    要薪水沒有比較多的後段班教師
    花較多的心力教導後段班的學生
    很明顯缺乏誘因
    換句話說
    如果教師薪資還是以年資決定這個制度不改
    就算重新實行能力分班
    老師放棄學生這個現象還是會歷史重演
    從這個觀點來看
    現行的常態分班或許是在教師薪資制度難以改變的狀況下迎合大眾口味的一個妥協的選擇

    回覆刪除
  5. 給樓上:

    我的看法還是一樣,什麼民眾造出什麼結果
    再好的政策給愚昧的父母,也能弄成大笑話

    放任校方惡搞要資淺老師過勞負擔後段班學
    生,就是父母放棄他們自己的孩子

    台灣不知有多少父母只是把義務教育的學校
    當托兒所,根本沒有寄望他的小孩接受到該
    有的教育水準。

    回覆刪除
  6. 不常態分班又如何呢?
    說是剝奪學生的受教權,但就算常態分班了,難道老師就不會對功課不好的學生,或者家庭背景較差的學生大小眼嗎?也許受教權老早就被剝奪了,也許只是給大家一個公平的假象,類似廣設大學使每個人都可以讀到大學這樣?

    回覆刪除
  7. 能力分班或許跟放棄學生不能劃上等號,但把能力分班跟因材施教劃上等號也是有問題吧。

    另外一個現實是,現今的能力分班其實也是一種貼標籤的行為。這對學生的人格教育也不會是一種良好示範。在校園裏歧視成績不好的學生一直存在,而能力分班更把這種歧視正規化而已。

    因才施教是一個理想,不管是用什麼型態的分班都會跟理想有所差距。一個現實上無法完全實踐的理想,只是一個在辨論上很好用來攻擊對手的工具罷了。

    回覆刪除
  8. 太多複雜的面向討論沒完沒了
    義務教育中學校到底是為了甚麼目的存在?
    是為了競爭?為了建立健全人格?
    沒有一個大前提的情況下(或稱為教育願景?)
    這個問題可能永遠無解

    回覆刪除
  9. 是因為人格教育失敗才會把成績差當爛人

    為了避免同學之間因為教育失敗的結果

    把成績差的班當爛班

    想到的方法竟然是把全部的人塞在一起

    常態分班又不能健全人格

    回覆刪除
  10. 常態分班跟能力分班,在台灣半調子的教改下,有什麼不一樣?

    老師多的是拿出課本照著念一念,出個作業作一作,心情好出個考卷考一考,最好還可以參考考古題這樣比較輕鬆。

    好的老師不是沒有,但是把老師當一份養老工作的也不在少數。

    我倒是很希望回到之前的聯考制度,把東西硬塞到學生的腦袋裡,
    大家學一樣的東西。
    甚或,聯考就是一種最單純,也最公平(或許有人不同意)的常態分班方式,不是嗎?

    回覆刪除
  11. 美國的小學就沒有「班」這個概念,更不用說「分班」了。

    每個孩子依自己在各學科的能力選要上的課,沒有固定的「同班同學」,只有「同課同學」,而且同數學課的不一定同語文課,同歷史課的不一定同生物課。

    這不是「因材施教」,因為這句話代表了老師對不同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教學,主動權在老師,而且在課上學生程度相差太大時只會累死老師。這比較像是「因材選師」,老師把課開出來,學生自己度量自己的能力選課,主動權在學生和家長,而且課上學生程度依理不會相差太多(不然該去選其他老師的課啊),老師比較好教。

    回覆刪除
  12. 雖然很多人的理想, 可能是向芬蘭那樣:
    沒有一個學生會被放棄, 而且能快樂學習
    但是, 我們又不像芬蘭一樣繳了那麼多稅. 而且願意在教育上投資,
    與其如此, 還不如將有限的教育經費,
    透過能力分班的方式, 減少教師人力的浪費,
    再說, 每個老師的專長也不同,
    又不是每個老師都能掌握後段班的孩子,
    也不是每個老師都適合教資優班

    回覆刪除
  13. 我很好奇這個能力分班造成學生「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的論點到底是打哪來的,個人常聽到的說法反而是能力分班會造成學生「標籤化及自我放棄」。再說如果問題出在「老師放棄學生」這點,那麼重點應該是在「老師」身上,又怎麼會扯到能力分班或常態分班呢?

    個人認為能力分班和常態分班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但是若只從這個觀點切入來探究其下的優劣,實在有失公允。

    另外,不知道您是否為教育界人士?在下曾經在學校服務過一年,我所看到的資源班確實地帶給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小孩很大的幫助,而並非如您所說的,只是造成孩子們被「標籤化」。

    回覆刪除
  14. 給樓上:

    學生不會"放棄"自己,是不是放棄自己一向是
    父母老師輩的定義,在過去考不好掉進後段班的
    人是直接被師長當作"沒用、自我放棄"然後就
    真的將他們放棄。在公立學校掉到後段班後就是
    被老師放棄,如果你還抱著那種學生自我放棄的
    觀念,不論是金八老師還是漫畫GTO你都可以
    參考一下,所謂的放棄,一直都是師長的任性自
    為。

    其次,能力分班跟常態分班本來就是指學習能力
    的測驗分組過程,真正重要的、以及這篇文章的
    重點,都是說明重要的是該怎麼給學生上課的選
    擇,而不是師長父母輩自以為好而硬塞。不過若
    要仔細說,常態分班本身就有浪費教育資源的負
    面效果。

    另外,前面幾個留言有提到"能力分班造成學生
    被家長施予壓力"或"能力分班造成學生互相貼
    標籤排擠",就如同本文一開頭講的,能力分班
    根本不是造成壓力或貼標籤的原因,真正的原因
    一直都是在家長跟老師的錯誤公民教育上面,能
    力分班只是一個家長拿來擋罪用的標靶罷了,現
    在改成常態分班後,難道突然之間功課好的學生
    的家長就都不歧視那些功課差的學生了嗎?

    最後,資源班本來就是正確的設計,本文內容是
    在說明資源班本身就是能力分班的變體,所以台
    灣根本沒有實行過"常態分班",不同的是資源
    班是"有學習障礙的人在上"的課程,在台灣卻
    被跟啟智、溝通障礙劃為"同類",這些人並沒
    有智能障礙卻被規為同類,對於辨別能力差的小
    學生而言,根本是在害他們被同儕當成智商有問
    題。

    最後,這些問題不需要是教育界人士,如果你接
    受過常態分班的教育並且有一定程度的推論能力
    ,都能輕易發現教育資源浪費在於錯誤的常態分
    班還有僵固一成不變的課程設計,帶給學生還有
    想認真授課的老師過大的壓力與負擔。

    回覆刪除
  15. 埃西亞您好,我是您所回應的第二個匿名者,在這邊撒野沒有把我趕出去,反而還給了我熱烈的回應,真是感激不盡!針對您的意見,我想再提出幾個看法:

    首先,自我放棄的確是個不好的說法,但是確實也有很多孩子會因為「標籤化」而失去自信。

    再者,我發現您似乎對「師長」及「父母」有很深的成見,好像千錯萬錯都是學校師長與父母的錯,但我是這麼認為的:
    1.師長和父母沒那麼混蛋,也沒那麼偉大。「標籤化」是大環境下產生的現象,而比起師長與父母的輕視,同儕與朋友的冷眼殺傷力要強多了!(或許有部分是父母造成的,但我要再強調一次,父母沒有那麼偉大。)
    2.「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後段班的學生除了學習成就不差,部分同學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差,容易產生偏差行為。少數桀驁不馴的學生容易造成其他學生被「標籤化」的情況更加嚴重。

    如果可以實現理想,我也十分贊同以能力分班讓孩子們都能接受適性的教育。但是現實面就是有許多需要妥協的部分:
    1.前一位匿名者所提到的薪資制度問題,這不是學校的錯,更不會是老師的錯。除非教育環境改變,否則這絕對是無解的,或是您認為不同工卻同酬是個合理的現象?
    2.「標籤化」是確實存在的現象,這是能力分班目前碰到最大的瓶頸。雖然您在文章中強烈地斥責了這種現象,卻沒有提出任何消弭標籤化的可行辦法。完全忽視標籤化帶來的問題而實行能力分班,是否就比較好呢?

    最後,資源班被歧視的確是個問題,然而,能力分班只不過是把問題從「多數歧視少數」轉變成「半數歧視半數」,甚至是形成「前段班、後段班、資源班」如此差異更大的階層,這樣真的是比較好的作法嗎?

    一點淺見,若有冒犯之處,敬請見諒。

    回覆刪除
  16. 給puni:

    一、孩子的價值觀來自於何?

    二、大環境誰造成?

    教育問題如果以為改個班制就能解決而不是製造更
    多問題,就會變成像現在這個樣子。

    台灣的父母師長確實遠比小孩需要教育,畢竟我們
    都知道,這些長輩們當年學生時代所受的教育,特
    別是公民倫理的部分,都是可笑的威權洗腦教育。
    講是非論理,在的父母輩平均起來甚至比高中生還
    要差。

    這不是成見,而是一切的一切問題都指向父母輩,
    成人們總不自我檢討,只知檢討孩子,這....

    要解決的公民教育失敗的問題,是要讓族群、團體
    不論怎麼劃分,都不會彼此歧視。如果把兩個問題
    包成一個問題、試圖用假的常態分班來解決,以為
    被歧視的人是少數,就認為問題解決了,那才是滑
    天下之大稽。

    常態分班只是一個掩飾問題,卻製造更多問題的爛
    方法、且把教育問題打入永不翻身的輪迴罷了。

    台灣的問題還會再惡化,然後步上日本的後塵,當
    然我們都知道這些家長永遠不打算撿討自己,只想
    撿討被逼得壓力過大的年輕教師、撿討不如他們意
    乖乖念書當好寶寶的孩子,而從不檢討自己漏洞百
    出、毫無倫理價值觀的偏頗行為。

    問題,一直都是出在家長的。

    回覆刪除
  17. 講一下我的故事,我讀國中是二十年前的事,剛好那年流行常態分班,所以我們這屆是唯一沒分班的,上下二屆都是能力分班,但不知為何到了國二,我們這班就慢慢變成很像後段班的樣子,同學不愛唸書,考試都在作弊,導師管很嚴,打很兇,但大家考試還是在作弊,連不想作弊都會被逼著給人抄,在這種環境下真正想唸書的會變成少數,被欺負的,我在班上輕鬆唸就可以拿第一,但永遠記得我的考卷、課本、書桌被人破壞的場景,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我只是覺得唸書還蠻有趣,考試能都答對很有成就感,但讀這種班讓我感覺不到成就感,想唸書的學生應該要有權利去選擇,而不是通通混一堆,這樣是不公平的。

    回覆刪除
  18. 我甚至認為我們不應該被逼著學習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那樣只會造成痛苦和成績的低落,而未來多半也用不到……

    能力分班絕對是一件好事,根據學生的程度做不同的講課、教授不同的內容,才是因材施教的真諦。只是現在沒有一個國家是這麼做的。

    我現在在加拿大讀大學,主要想讀會計、統計之類的數學相關科目,但是被要求畢業之前要修一些英文寫作以及人文課,就讓我非常傷腦筋,上學期拿了「人文學科」還不及格= =

    我想大家大概小學畢業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也應該就可以決定自己想讀什麼不想念什麼,然後依興趣深入發展,把讀討厭科目的時間拿來鑽研喜歡的科目,這樣才是100%利用教學資源。

    http://langdon0630.pixnet.net/blog/post/2551942
    這篇文章是我一年前寫得,標題為「教育,和被浪費的青春」。

    回覆刪除
  19. 要解決對於後段班學生「標籤化」的問題,其實也不是那麼難:不要開這種課!學生會在後半班很明顯他們會此科目是完全沒興趣,逼他們學也沒什麼屁用吧!而且又不是每個人都後段,甚至連大雄都有擅長的事情(射擊),逼他們讀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只是浪費資源+時間而已。

    回覆刪除
  20. 這樣好了

    假設今天大家都考一百分

    這樣算不算是教育成功呢?

    教育的意義在哪?目的何在?

    是誰決定教育的內容?是誰規定人人都要受教育?

    學生耗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受教育,是為了什麼?

    關於以上的問題,我這裡有幾個關於教育的觀點和看法,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

    談教育(1)

    http://tw.myblog.yahoo.com/bb7896113/article?mid=202&prev=208&l=f&fid=5

    談教育(2)

    http://tw.myblog.yahoo.com/bb7896113/article?mid=208&prev=214&next=202&l=f&fid=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