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來函照登

toshio_kisugi指出

經濟自由度(End)一文中,殊價財解釋的排他性跟共享性
誤植,應互換。

經確認確實把名詞誤植,感謝指正。

(其實之前差別取價也因為記性太差把第三級寫成第二
級)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10)

你知道自己的貨幣幻覺有多嚴重嗎?

上一集告訴我們,米漢堡帝國靠著其強大的力量,不論是經
濟、軍事,甚至是文化-讓柴山的猴子有了不得不使用米金
的需要。畢竟,賺米國人的錢賺到的是米金,賺米國政府的
錢、依然是米金;買米國武器,要付米金,賣米國軍工廠零件
,收的還是米金。甚至,看米國的網路運動節目,還是得付米
金的。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9)

猴子當居酒屋服務生的時代來了

照理來說,米漢堡-以及他們邪惡的諸多猴子夥伴,這樣無
視金庫裡的黃金根本不夠換,還瘋狂製造廁紙的行為,就跟
當初-久遠的古代、黃金時代之前-大量製造狗幣的行為,
效果應該一樣才對。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8)

要維持秩序就要洗腦跟欺騙

所謂的西子灣協定,是非常宏觀而偉大的。偉大的元首希特
勒被打倒之後,他的教誨深深地影響了白先生跟凱子先生。

那就是,猴子是欠教訓的,猴子跟人類最大的差別,就是猴
子你一定要用打的或是用電流來讓牠痛過,牠才知道錯。而
人類,只要你從他還是胎兒就一直對著他說小布希很邪惡,
他就會投給歐巴馬了(據說這叫做胎教)。

新專欄介紹:散戶投機者日誌

人都會犯錯,犯很多錯。

然而理解、檢討,以及決定要不要修改,往往是非常痛苦
的事情。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7)

猴子應該學美語

前一篇所說的,在廁紙上面寫一行詐騙字眼的,稱之為金
塊本位-意思就是說,以後黃金都以金塊形式存在金庫裡
,大家不會被金光閃閃給迷惑的意思。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6)

從來沒有這麼高量黃金集中在特定的人群裡,讓猴群們"
幾乎"解脫了經濟成長的枷鎖。然而,很快地,經濟的成長
終於再度到達了黃金存量所造成的制限。經濟寬裕的猴群
們又開始看到黃金就不買香蕉、而拿去裝假牙了。當時的
奢侈風氣,嚴重到米漢堡國的大酋長還宣稱"我們正在進
行打敗貧窮的最後一戰"。

簡單來說,賣掉狗之後原本應該把小金狗幣拿去買香蕉的
下一筆交易,又因為小金狗幣被裝在假牙上,而消失了。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5)

早該自我毀滅的物種

哥倫布跟達迦瑪這兩頭猴子,既可以說差點成為猴類的千
古罪猴,又可以說是偉大的救星;後繼者瞇眼猴周杰倫
哲倫更是給了這些猴類一個終極答案:

柴山的盡頭被發現了。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4)

黃金時代猴子一百年份的經濟成長比現代的一年還少

進入了金本位時代的麥氏部落-現在要改稱麥氏帝國了
-靠著神所賜與的黃金,避免了圖謀不軌的猴死崽子為
了謀私利而使用詭異手段"大量製造黃金"而使貨幣超
速供給的問題。

黃金的增加量,只隨著麥氏帝國的猿猴,撿拾路邊遊客掉
落的金飾而緩慢增加。靠著金本位,經濟成長跟黃金增長
都十分穩定-穩定地低-畢竟要一天到晚爭奪王位的死
猴子高速經濟成長,是很困難的




柴山全猴鬥實景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3)

人不要猴子變成人正如神不要人變成神



在上一篇中,我們提到了這句話:

拿魚腥草來當貨幣的話,那貨幣供給可是會大亂的,也就
是會超通膨-超通膨之後這種對貨幣的信任也就崩潰了,
因此草跟水,是難以當貨幣的。

到底什麼是貨幣供給?什麼是超通膨?超通膨後又為什
麼信任會崩潰呢?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2)

幫猴子建立起近代社會

正如前一篇提到的,所謂的貨幣並不是主角,交易行為本
身才是主角。所謂的貨幣,乃是為了傳遞交易而帶有的資
訊,為了使交易變得容易而產生的人造媒介。這是什麼意
思呢?其實用簡單的故事就會很好明白。

一個民族-我們可以稱之為麥氏族-也就是獼猴麥克斯
帶領反叛者出來建立的族群,他們(因為我們的技術分享)
學會了種香蕉跟養狗,從採集步入了農耕畜牧社會。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貨幣銀行學(1)

跟猴子一起開始學會當現代人吧


人類總以為貨幣是人類專有的,但這是一個很大的謬誤。

所謂的貨幣,並不侷限於某種形式、大小、重量、材質、名
稱。貨幣的使用,就是交易行為所呈現出來的現象,貨幣
本身並不需要一定有什麼形象,只是不同的交易行為會使
某種形式的貨幣是相對來說最好的答案而已。

而交易行為所相對的,就是自給自足。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國際標準貨幣?哪來的新創字?

我還中原標準時間哩


貨幣銀行學在台灣是一門非常不受重視的科目,非商科的
學生學過的比例低得正常,但商科的學生修過的比例卻也
是百分百。實際上是商業行為基礎知識的貨幣銀行學,
是一門可以至少分成貨幣銀行學原理、國際金融、金融經
濟學(介紹各種關於貨幣的個經與總經理論)的課程。然而
就算是學過的商科學生,多半也學得零零落落。


很自然地,台灣人多半有著詭異的貨幣金融觀念。之前已
經介紹很多次,很多人至今抱著金本位被拋棄都是美國的
陰謀改天一定可以重回金本位、壓低匯率是"常理"或者
"央行升息的話銀行利率一定會上昇"等等觀念。這些觀
念別說一般人,甚至可以在企業家、專業作家,甚至是專門
的學者身上看到。專職於商業卻連基礎知識都學得亂七八
糟,看了另人捏把冷汗。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中國"升息"?

升息不是說眞的拉高市場存放款利率

中國宣布調高放款基準利率一碼,很多人高呼"中國升息
了",但實際上中國沒有像一般那樣升息,眞要講,稱之為
中國式社會主義的升息

經濟自由"度"?(End)

偉大的    蔣公

那要怎麼洗腦才有效率呢?一個一個用機器洗腦嗎?太沒
效率了,就算有一百台機器、每天可以洗腦一百個,也要花
上兩年才能當上總統。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經濟自由"度"(4)

獨裁者的"遠見"?

如前所述,自由的程度是由社會的價值觀決定的,有些東
西沒有自由是因為社會根本也不認同那種自由是自由,也
就是說鼓吹那種自由的人可能根本是少數派要是政府真
的執行那種自由化,那可是發神經了

經濟自由"度"?(3)

 傷害經濟自由的民主政治

若你所愛的人(或者不一定是你"愛"的人,而是跟你利益
相關的人、事、物)受到了他人用某種方式,賺走了財富,
比如說可能是一股很大的市場力量透過有效的籌碼操
作,讓你們這些本來看多的小股東在多頭籌碼衰竭時被摜
壓斷頭。

你會怎麼辦?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自由"度"?(2)

沒有政府干預的自由比較好?

最近,正好國內在吵性風俗產業合法化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
這個案例,正好說明了沒有政府干預市場時有多"可怕"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自由"度"?(1)

經濟的壹週刊

美國傳統基金會(所謂的"保守派大本營")跟華爾街日報,有個
聞名全球、甚至被經濟學家傅利曼引用來稱讚經濟體表現的報告
,就是經濟自由度指數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脫歐入亞篇的簡短澄清-關於終身雇用制

不要被終身雇用制騙了,那是現代經濟學思維下誕生的政策產物

有人告訴我,有人說日本並未徹底脫離傳統,理由就是終身僱用制
(還有一括採用)的存在。

基本上這是完全錯誤的見解,就如我說的,不論是終身雇用還是一
括採用,之所以像是傳統,都只是剛好過去有個形似的老東西,實
際上這兩個制度都是跟源於新觀念所生的。

一括採用跟終身雇用都是類似於江戶時代以前的所謂"丁稚奉公"
,有玩過太閣立志傳五的人應該知道,就像玩商人職業主角一樣,
要從最菜的菜鳥開始做起,但其實老闆沒有特別的理由不會解雇
你,相對的你菜的時候就非常慘,低薪高工作份量。當時找學徒、
雜役也都如一括採用那樣,固定時間徵求身家清白的人統一做測
驗,實際上很少有電視劇那樣莫名其妙路上遇到了就收為家丁的
情況。

問題是,現代一括採用跟終身雇用的真正起源,都是戰後。

舊的終身雇用(奉公制度)在倒幕之後就因為明治天皇推行的西化
完全消失了,現在版本的起源乃是二戰後百業蕭條的時代,一括
採用擴大到幾乎所有大商社都這麼做,也是在同一個時代。

在當時之所以"設計"(是的,這兩個制度都不是自然演變,而是
日本政府跟商界研擬後得出的"國家戰略")出這兩種制度,為的
是解決當時百業蕭條、基礎建設崩潰、資訊傳播混亂,但政府又想
要大筆投注資金硬拉經濟重整的困局。

在那樣的情況下政府不論投入多少資金,都會因為勞動力跟其餘
資本因為市場秩序混亂、資訊傳遞困難而無法順利媒合,而事倍功
半。而且要大規模成長便需要大量擴增雇員規模,零碎地擴增雇員
規模由於員工訓練沒有辦法統整所以是非常沒有效率、高成本的事
情。

一括採用、終身雇用便是在規模經濟的思維下,政府給予企業補
助、而企業得以運用高度規模的資本來重整生產。這樣的情況下,
一括採用(企業直接找學校要畢業的學生大規模面試、錄取、社員
訓練)便有效避免了這些學生求職與企業求人之間的障礙,順利
地節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終身雇用則是消除了就職者跟企業由於員工不斷轉職而浪費掉的
訓練成本,當然終身雇用是有很多問題的,一括採用也是,只是在
戰後的日本這兩個政策避免掉交易成本的正面效益,遠遠高過負
面效益。這在當時可是十分先進的思維,可惜日本第一流經濟人才
都進了官府,對於研究毫無興趣,只喜歡把人當機器玩。

一括採用、終身雇用都是二戰後日本政府,為了解決就業市場秩序
跟調節機制崩潰想出來的干預政策,是百分百的現代經濟學思維,
絕對跟傳統豪無關聯,要說有關聯,也只有不輕易解僱這點相似而
已。

身邊如果還有人說這兩種東西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請告訴
他,他錯得可離譜了。

日本央行與鬍鬚伯的戰爭,孰勝孰負?

上個系列最後一篇結尾提到的討論,很快就要開始檢驗了,不趕
快寫的話,就要被當馬後砲了。

這段時間日圓在日本央行宣布實施大規模金融緩和=量化寬鬆後
,不跌反漲,給了許多外幣投資者很大的觀念衝擊-難道央行印鈔
就代表貨幣會跌的觀念錯了嗎?

實際上當然不是如此,貨幣的匯率(其實就是把貨幣當作商品時以
美金計價的標籤價格)比較的是國與國之間的情況,假如美國印錢
印得比日本還兇,那日幣當然沒有貶值的道理。日本央行宣布印鈔
政策後,美國市場馬上因為非農數據表現不樂觀"非常振奮",因
為大家都知道這再度給了聯準會印鈔的理由。

聯準會的擴大印鈔,在一年前還算十分有意義,當時的聯準會所做
的是透過大量把貨幣流入金融體系,以避免更大規模的金融機構連
續破產導致國內信用緊縮。美國跟日本不同,是一個非常靠信用放
款來撐起貨幣流速、撐起GDP的國家,因此遠比日本有理由這麼做。

然而實至今日,美國的金融機構破產情況早已經不屬於會引發連鎖
破產的險惡狀況了,聯準會"救急不救窮"的角色也應該要保持距
離了。在過去兩年多來,聯準會的理由一直都是要注資保持流動性
,以便避免金融機構再度陷入連鎖破產的窘境,使美國因為貨幣流
速收縮過快而經濟嚴重緊縮。

然而實際上所有的數據(包含聯準會自己的公開聲明稿)都已經說
明了實際上緊縮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的問題是"景氣低迷",
所以聯準會這段時間的注資已經轉換成為了讓銀行有本錢濫放款
以便再度把信用槓桿撐起。

然而實際上美國消費或生產用的實際借款需求根本沒有成長,絕
大多數的資金都是流入了商品市場跟金融商品,這是因為在這樣
全球衰退下,美國廠商根本沒有道理維持原本的規模,更遑論擴
張了。聯準會表面說是為了方便企業跟個人為了經濟成長而進行
量化寬鬆,但骨子裡根本是跟日本做一樣的事情-日本央行說量
化寬鬆可以擴大需求使經濟成長,一樣是鬼才信的謊話。

也就是說,雖然聯準會主席鬍鬚伯說著是要刺激經濟,實際上完
全是在跟日本央行競貶。這兩個國家都已經落入了流動性陷阱之
中,實際上不管怎樣量化寬鬆、降息,要對實際經濟成長產生更
進一步的正面都已經是癡人說夢,他們量化寬鬆的理由,就是要
寬過對手,以便避免己方貨幣相對升值而已。當然鬍鬚伯的擁護
者可以說,他是在避免因為寬鬆不夠持續而有緊縮的疑慮,但就
算如此,鬍鬚伯實質上依然是在進行會造成競貶的貨幣政策,他
絕對是明白這點而且接受此一副作用(主?)的。

央行總是宣稱"貨幣走勢尊重實質匯率",然而實際上實質匯率
才是央行最主要控制的數據,直接性進場干預購買外匯存底反而
非常愚蠢、容易遭遇技術高超的套利者而蒙受額外損失。鬍鬚伯
顯見鐵了心要跟日本比操縱實質匯率,日本的優勢是日本絲毫不
畏懼資產泡沫,而美國的優勢則是他們擁有龐大卻元氣大傷的金
融體系,再怎麼用力灑錢,吹起來的泡沫也很難大到哪去,泡泡
都是流向全球性的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央行很可能再度重啟大規模直接購買美金
的直接匯率干預政策,然而目前的美債顯然是垃圾中的垃圾,也
因此引起日本政經界對於干預買進的美金該怎麼消化的爭論。但
不論如何,實際上根本是零利率的日本,根本不可能光靠控制實
質匯率來跟美金競貶了,直接進場干預必然是日銀在匯率戰的真
正手段,要進場干預的話,日銀那種不管對錯都要蠻幹的作風,
要壓回九十並不困難,甚至要破百都有可能。

而另一方面,則是美國民主黨為了打這場匯率戰,積極準備的匯
管法案。這種工具一通過,就算日本打算直接大規模進場將匯率
押回破九十、甚至破百,都毫無利益(當然,美國也會毫無利益,
匯管法案或是任何形式的競貶,都只會為雙方帶來毀滅)。

假如匯管法案真的通過了,那日幣別說要壓回破百了,甚至還有
上看六字頭的可能性。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全世界的外匯存底持有
國都有可能跟隨中國大規模轉移購買日本公債。這是因為美國
有可能在外匯戰後景氣恢復後漸漸放手公債殖利率回升,而日
本卻毫無可能性的關係(買日本公債就跟買絕對不會跌,甚至
還會因為匯率而增值的資產一樣)。

真正的風險是,世界前三大金融體系若有兩個一起瘋狂印鈔競
貶,那可是數十年沒發生過的事情了,而且那個時代也沒有中國
在瘋狂消費資源。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可能很快就不需要擔心通縮
,而是要擔心這種為了圖利出口商的愚蠢政策,可能會反過來使
總和供給線快速拉高,日本的經濟體雖然有著近乎垂直的總和需
求線,但,那畢竟只是總合,不代表所得較低的那一群不會被推入
真正的水深火熱。

台灣呢?彭淮南總裁這次真正站在人命關天的界線上了,比起擁
有北海道的日本,台灣可以說把農村都給毀滅、復甦必須花上更
多時間了,而依賴鐵路運輸遠勝過公路的日本,也絕對比台灣更有
本錢承受國際油價的大幅度拉高。彭總裁若在競貶戰發動後依然
間持要死釘美金,恐怕將會成為萬古罪人。

日本民主黨政府雖然一直卡在新左的思維裡原地打轉,但以日本
所謂國家戰略的思考來說,這兩年來積極鼓勵農村復甦與獎勵有
車族換購低油耗車、強力發展電動車,都是預見了競貶大戰發動
後可能面臨的衝擊。一向不傾向競貶的民主黨政府在備齊了備戰
工具後,究竟會不會為了傳產選票(日本的電子出口業是傳產)而
發動競貶呢?一切都要看民主黨內閣的意思了。

台灣呢?台灣人還想要貶到對一美元33元台幣以下呢!如果彭
總裁宣布大規模進場干預壓回33元,保證媒體民間一片歌功頌
德,至於未來十數年台灣人的實質消費能力被嚴重壓縮、GDP正
成長而薪資實質購買力負成長的現象更加惡化,對愚昧的台灣
人而言也絕對是馬政府的錯,不會是彭淮南的錯。

趁諾貝爾獎開盤趕流行

苦勞網的智商低落問題不可小覷

諾貝爾經濟獎開盤,三個教授靠著交易成本解釋就業市場問題得
獎了。這並不是很新的理論,基本的觀念也都在幾乎所有商學院
的個經課程上過。但比起某些不切實際的模型以及某些左派人士
的天真妄想,那更接近事實。

這些自以為靠著這種愚蠢願景就能讓社會美好的左派,窩在你溫
暖的房間喝咖啡抽菸打些矯情文字無病呻吟之餘,不妨去問問看
窩在網咖的飛特族怎麼樣找工作,實際體會一下那種水泥叢林遊
俠的生活。

看看他們光要"看到"那個職缺在徵人、得到資訊就有多困難,有多
欠缺相關能力-而在得到那些能力並用以求職之前卻得先付出更
多不見得有相對等回收的成本。又看到那個職缺的徵人資訊後,是
多麼欠缺經濟能力跟決策能力去完成求職。這些左派大概以為地
球人都像他們一樣會生活吧,恐怕不知道多的是欠缺心理以及知
識上的力量到異鄉求生
的凡人。

這些都是要錢的,然而每個人卻因為稟賦不同而足以補貼到達到
低標的份量也不同,齊頭式平等的新左社福政策,只會造成更多
的不公。就算解決了學職能上的稟賦測量,別忘了這些問題有更
多是難以測量的心智強度問題。就算知道了,難道要像華爾街日
報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一樣直接加權計算嗎?更別說最後還要面
對某些人受不了高度實質稅負而逃向國外的高階移民問題了。

最後,更別忘了,讓他們被限縮到只能找些高摩擦工作的,正是
你們最愛的最低工資。

歧視飛特族剝奪其選擇工作的權利,或是不把他們當正常人看硬
要逼他去做特定水準以上的工作並且把他們當智能障礙補貼的
(沒有低於常人領什麼補貼?那領補貼不就是低於常人嘍?)
,就是那些自以為愛他們的人罷了。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資金"外流"?

"資金外流"流去哪?怎麼流?什麼流走了?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專文:從資金外流看台灣貧富差距

這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的專文,使用了"資金外流"一詞試圖
解釋某種現象。一聽到"資金外流",外行人(也包含很多內行裝
外行的人)就會聯想成"資金"流去別國了。

舉例而言,就是像當年民進黨攻擊投資中國的企業家那樣:錢進
中國、債留台灣(有趣的是,支持民進黨的企業家也很多做這種
事情的,在他們眼中這句口號實在愚蠢至極,更有趣的是,這篇
藍營背景智庫的文章,自己也毫不自知是在批評投資大陸,由此
可見寫這篇文的人的程度在哪。)

然而"資金外流"這四個字卻有很大的問題,更別說國家政策
研究基金會那篇專文,內容更是從頭到尾都是典型的誤用名詞、
基本功不足下拼湊出來的謬論(光看經常帳跟金融帳那段,就夠
讓人吐血了)。但是篇幅有限,就只講資金外流這四個字。

首先要說明的是,"資金"-這詞指的通常是在工商業營業中
,所需要的金錢。就是台幣、美金這類貨幣。既然只是些紙鈔,
匯個款不就外流了嗎?這就是一般人抱持的看法。既然我都可
以匯款到國外了,資金自然也就會外流。那些台灣借錢、錢進中
國的人,也是匯個款去中國,資金就流走了。

然而不幸地,資金是不會外流的。只要操作過實務你就知道,
除了少數幾種貨幣,否則實質上資金根本沒辦法、也沒有必要
外流

在台灣借錢募到的資本去了中國,自然需要換成當地貨幣來使
用,也就是必須換成人民幣。那原本借到的台幣呢?消失了嗎
?跟著去中國了嗎?當然就是留在台灣了。不管用什麼樣的形
式做外匯交易,都不會使資金外流。因為所謂的外匯交易,本身
就是跟資金外流相對的。

所謂的外匯交易,就是因為這些資金流到國外是廢紙,所以必
須跟那些覺得新台幣是廢紙(或者說覺得別的廢紙更好用)的
人交換。也就是說從頭到尾流出去的都是人跟公司,資金根本
沒流出去,只是在不同人手中交換而已

當然,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單純。以投資中國來說,可能會有部分
你要派遣的台幹想要支領台幣薪資。在那些深信資金會外移的
人眼中便覺得"你看!新台幣真的要匯過去中國境內了吧"。

當然沒有這回事,實務上是直接由台灣的母公司來開薪資給該
名台幹的台幣帳戶,在中國設立的公司並不會為了這名員工特
地保留當初從台灣帶來的新台幣,以便支付給台幹(誰知道要
帶多少才夠)。就算像部分外商那樣直接以台灣公司來支付美
金薪資,也是由台灣公司直接在台灣以台幣買入外幣,然後支
付給這個老外,然後老外就帶著美金回美國消費了。

因為台幣根本不是在中國可以順利通用的貨幣,所以帶著台幣
去中國投資,是一件非常不方便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說讓台
幣資金實質上流到中國去,既無可能,也無必要。

但是熟知深圳東莞地區,能夠用新台幣來支付泰國浴的台幹這
時候就開口了:哪有這回事!新台幣確實可以在中國用(來嫖妓)!

沒錯,但這個新台幣實際上在消費於東莞的妓女時,就已經不
是新台幣了。這張新台幣這個時候其實變成了人民幣一樣的功
能,而且不再能以台幣身分發揮影響(除非下次有另一個台幹
跟同一個妓女交易,找零回來),原本的功能跟價值則被還是
台幣的貨幣給瓜分掉了(除非這名東莞妓女其實是台灣人)。

貨幣金融上講所謂的"實質餘額",也就是"貨幣流通總量"
除以"通貨膨脹"。今天如果有個台商失心瘋了,夾帶五十億
新台幣現金出國,然後把這五億新台幣放入他在浙江老家的先
祖墓中,再以水泥封死。那麼實際上五十億新台幣的發行餘額
就從台灣消失了,跟被燒掉一樣。儘管央行的帳上可能還計著
但實際上這五十億新台幣再也不能發揮在貨幣體系中的作用
了。給妓女的錢也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名目上新台幣"流走了"-雖然我們都知道那些使
用資金外移的人根本不是指這種情況,不過還是要加以說明,
實際上會流走的狀況,根本不是壞事。這種資金流走只是使發
行餘額能產生作用的流通額度下降,實際上是好是壞根本端看
當時貨幣體系在什麼狀況下,這種資金外移根本沒有一定的影
響,只是使流通餘額下降而已,名目上資金真的流動了,但實
質上的資金根本沒有流動,而且剩下的台幣持有者應該高興才
是,因為你手中的台幣影響力變大了。

(不過,那些說資金會外流的人,原本真的是指拿台幣去東莞嫖
妓這件事情嗎?)

最後,我們將"資金"的定義放寬到字典裡的定義:
發展工商業等經濟活動所需的物資或金錢。(教育部國語辭典)

沒錯,在這種狀況下,以物資或設備形式存在的資金真的會流
動,也可以留到國外使用了。然而不幸的是,這些"資金"只
會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台商直接從台灣廠拔去中國使用,
一種是台商跟台灣的廠商買來使用。

前者雖然真的有東西被拔去中國了,然而實際上卻必須在帳
上留下跟折舊餘額等值的應收帳款,也就是一物換一物。而後
者不用說,實際上就是買賣行為,就跟出口是一樣的意思,台
灣人最愛出口了。前者在實際上確實是可能靠會計做帳來達
到實質上把資金的淨額超匯出國的情況,而這也是極限狀態
下能夠辦到的資金外流。

可喜可賀,最後總算找出資金可能外流的情況了,雖然跟那些
誤用的人指的狀況完全不同,但確實是可能外流的-在台商
直接拔台灣設備去中國投資時,可能因為會計帳的價值估計
錯誤,而使資本(金)外流。

不過這豈不是說,台灣人最怕的外資撤離造成的"資金流出",
其實跟台商投資中國時可能發生的事,根本是同一回事嘍?這
篇專文批評扁政府"施政不力"使資金外流-那他們豈不是支
持為了避免資金外流,應該禁止投資中國,是嗎?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End)

匯管法案唯一的漏洞-日本

不同於相當聽美國話的台灣央行,日本銀行(即日本央行)昨天宣
布推出更進一步的量化寬鬆政策。

匯管法案是否一定不會過(現在眾議院過了,差參議院),仍在未
定之天,但我們知道這個法案是讓台灣央行開始測試台灣經濟體
在放手匯率升值下的調適能力,因此促使新台幣一路勁揚到接近
所謂的"彭淮南防線"-兌美元30塊半。

然而日本銀行卻有他們日本國獨一無二的路:無止盡的金融緩和
(量化寬鬆)。但台灣的央行卻投鼠忌器,只敢做壁上觀。

在基本的貨幣銀行學我們會學到,量化寬鬆政策本身幾乎無可避
免會造成資產泡沫。原因就在於央行實際上是在往金融體系灑錢
,錢多了在槓桿支撐之下,如果沒有都用於實際的消費或是企業
的規模擴增,就必然會流入股市跟房市的炒作(以美國來講還有原
物料市場)。

這是因為實際上在採行量化寬鬆的時代,產業本身就有萎縮的動
機:全球產能都在縮減,不管你的資金成本如何下降,他們也沒有
再度擴增的動機,要保持原有規模就已經很危險了。在這種情況下
,資產泡沫都是必然形成的。台股跟美股在金融海嘯後如此快速
回彈,靠的就是這個,台北都會區的房市也是一樣的情況。

問題是台灣現在能繼續下去嗎?實際上當然不行。台灣的資產泡
沫不論是股市還是房市,已經到達了再繼續量化寬鬆下去,其實
是會危及金融秩序的程度了,這也已經是央行公開承認的事實,
並以此作為貨幣政策操作方向(也因此給了台幣升值的動力)。

央行想要干預匯率有種招式,一個是直接干預匯市、進場買賣,而
這種行為在未來可能通過的匯管法案中,將會列為美國政府的稅
務制裁對象。而另一招就是央行干預貨幣市場,以貨幣政策來控
制通膨與實質貨幣餘額,藉這兩個要素調控實質匯率來間接干預
匯市。

前者央行現在或許在進行測試,暫時不敢大規模進場,但若是
匯管法案真的通過,那其實武功也等於被美國給廢了。後者央
行現在投鼠忌器,不敢施行,甚至為了對付國內資產泡沫,是在
做反方向的調整。這也是新台幣這個區間突然開始暴衝的主因,
因為家裡大人怕美國的大人而躲起來了,所以大家就開party了。

但匯管法案之所以飽受批評,除了其本身背後的競貶思維(只准
美元靠量化寬鬆貶值,不准大家直接干預貶值),還有其本身的
漏洞,那就是管不了日銀這種表面看起來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
策,實際上是以貨幣政策影響實質匯率來干預名目匯率的政策。

日本央行完全不怕所謂的"資產泡沫",因為日本這二十年來
一直都沒有這種東西存在過。甚至日本央行非常歡迎製造資產
泡沫,以便支撐連續跌上二十年的資產市場-不論是房市,或
是股市,甚至債市。製造泡沫以便維持資產市場背後的原因,
乃是為了實際上瀕臨破產的日本退休體制(不止公有基金,也
包含個人的退休規劃)。

現在多灑點錢,以便將投資標的灌大來支撐這個退休體制。但
如上一篇所說,這樣造成服務以及蔬果的價格劇烈上升,實際
上乃是劫貧濟富的。不過日本的貧富差距並不大,因此實際上
反彈也不會太大,這也是日本央行似乎毫無畏懼敢任意為之的
原因,畢竟真正的受害者都是狀況外的年輕人,選票並非多數。

不過這種政策若是台灣來玩,甚至是中國來玩,可能就不會那
麼簡單了,中國在1980年代末全面性的社會抗爭,很大一部
分就是來自失敗的市場化調整,這種政策施行下去可是會更
嚴重的。因此中國雖然很想間接操縱匯率,但是實際上他們是
為了避免這類問題是在拼命實施金融緊縮政策的-只是一直
縮得不夠,因為他們直接干預匯市本身就是會互相抵銷的量
化寬鬆政策。因此實際上除了日本,可以說根本沒有幾個亞洲
國家有本錢這樣玩

最後有疑問的是,日本這樣量化寬鬆,真的能使日幣大跌回去
三位數嗎?

這是一個值得另開標題討論許久的題目,就先留著吧。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三)

為什麼某些民眾不喜歡升值造成實質加薪

前一篇提到,若是干預匯市強迫貶值,實際上就是全國性一體減
薪。因此反過來說,若是在沒干預下,因為國民"拼經濟"的努
力讓出口大於進口(俗稱"賺取外匯",但這個詞的原意以及想
要表達的意思,在現代貨幣體系架構下,像是一場笑話),而造
成貨幣升值,那就會產生全體性的一致性等幅度加薪效果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

我們將一國的出口產業大致分成兩種狀況:擁有高度優勢以及
沒有半點優勢。擁有高度優勢的產業,因為特殊的專利權或是該
國人口教育或專業能力的差異,使得該國能在跟他國有相同定
價下獲較高的利潤。而弱勢的產業,則是完全沒有利潤可言,甚
至得靠著政府補貼才能存活。

然而,由於優勢產業的努力,貨幣將會升值-造成全體一致性等
幅度的加薪。雖然名目上弱勢產業並沒有加薪,但是他們卻因為
其他同胞的努力而實質購買力提升!但是我們知道,該產業本
身的勞動供需並沒有產生任何的改變,而是匯率升值使得該弱
勢產業的美金計價薪資上漲,因而使該產業產生虧損、甚至面臨
停業的死線。

該弱勢產業的員工並不想要加薪-可能想,但是又怕把公司搞
倒。然而優勢產業的努力卻"害"他們加薪了!假如優勢產業
的努力讓匯價上漲一成,他們就加薪一成,該弱勢產業的虧損就
擴大一成,除了弱勢產業的員工願意減薪一成,就無法彌補這個
破洞。

然而要他減薪一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應該說要他們減薪就
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了。雖然說他們減薪一成回去,實際上薪資
也只是回到過去的水準,購買力沒有衰退,是嗎?當然不是,
為不是所有的消費都可以國際套利

生鮮蔬果、住宅、純勞動性服務(比如說買春),還有就是稅。這
些東西除了生鮮蔬果有一定的國際交易能力、住宅成本可能因
為升值下降外,都是國內價格不大會跟著匯率跑的消費,特別
各式各樣的間接稅,根本可以說衝著弱勢產業的勞工而來的

優勢產業的人不但外幣計價實質購買力上升,甚至還可能爭取
到本國貨幣計價的工資上升,讓實質購買力爆發性提高。如此一
來包含上述幾種性質的產品,就會因為無法國際套利,而在優勢
產業的人消費力大增下而需求大增,使價格上升。

比如說,竹科新貴愛吃以前是便宜貨的蔬果,說是"有機",結
果導致整個蔬果市場價格越爬越高,因此竹科的弱勢產業員工,
光是維持原薪水就變得吃不大起蔬菜了,更何況是減薪。最倒楣
的還在後面-間接稅往往是以價格的某個百分比課稅,而蔬果
價格隨著新貴的所得成長上升,間接稅也跟著上升!

除非該國所有產品跟服務的價格,因為匯價上升而使進口成本
下跌的幅度,能至少跟弱勢產業員工應該減薪的幅度,否則弱勢
產業的員工接受減薪都只會降低她們的生活水平。然而實際上
就連台灣跟日本這麼倚賴進口的國家,都辦不到-日本號稱通
縮,然而實際上"服務"的價格是直線上升的,而通縮的幅度,
完全跟不上弱勢員工實質薪資下降的幅度。

甚至因為人口過度聚集在特定城市地區,使得弱勢產業員工必
須跟優勢產業員工"搶食"。然而這類商品(住宅也是)有其運
送距離的先天限制,不僅無法國際套利,甚至連跨城市套利都有
難度,等到該商圈內的供應能力已經到達先天上的飽和,價格就
會呈現嚇壞人的暴漲趨勢。東京都內的蔬菜價格已經高漲到令
低收入戶淪為"只吃得起肉、吃不起菜"的窘境就是如此,然而
政府對於東京都會圈的過度補貼經營,也讓這些人成為離不開
這個鬼地方的賤民。

弱勢產業的員工們什麼也沒做,就莫名其妙陷入了這個困境-
是的,問題就是出在"他們什麼也沒做",因為,他們什麼也不
想做,我們甚至可以說,對他們而言,問題是出在優勢產業的員
工太努力了。

這就是社會主義者反對的"自由經濟";這就是共產主義要打
倒的資本主義;這就是計畫經濟者想要調控的、這就是部份國家
央行想要干預匯率的另一個動機。因為他們要透過全體一致性
避免加薪,讓那些有優勢的勞工獲得的加薪幅度降低、而弱勢員
工的所得不變,來避免這樣的情況。

在匯價會自然反映的國家,邪惡的資本主義會迫使每個人必須
不斷進步、升級、發展,以保持活下去維持至少相同生活水準的
動力,放棄進步者,淪為賤民的機會就越大。而在社會主義國
家,升級、發展、進步的動機卻受到抑制,政府為了讓社會"和
諧",因此極力營造一個避免進步空間的國家,因為唯有如此,
才能避免"貧富差距拉大"。

而不想追求整體的進步,反而想去追求貧富差距不要拉大這種
齊頭式平等的笑話、甚至還阻礙其他國民進步,這樣的蠢念頭
就甭提了。

別忘了,地球村的其他勞工還在進步,你不進步,就算用一種貨
幣保護自己,也只是逃得了一時,躲不了一輩子,畢竟,土衛二
星人不會賣石油或水過來地球。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二)

早大的政客不是笨蛋,只是他們並不把你當人

之前的文章曾經提過,日本並不是一個自由經濟的國家。在戰後的日
本政府,為了解決高度失業且開發度衰敗的問題,執行了很多對於市
場秩序調控的政策與法律。

首先就是將所有的行業別都列為審查制度-過去的日本,要在巷口開
間有賣酒的便利商店,可是需要通過審查才行的,若是政府認為同地
區已有同質性的廠商,就會被認定你開這間店會浪費該地點的地租效
應云云。簡單來說看現代的例子比較快:

想知道戰後到1980年的日本政府架構,就去看最近二十年的中國,基
本上中國是在抄襲日本的。也就是靠著架構出幾個大型的商社與集團
,讓這些商社與集團在政府的管控下互相制衡與競爭,並且服從政府
的戰略決策。

在這樣的架構下,誕生了許多不同的工商團體-跟美國那種遊說團體
不同,台、中、日的工商團體,是"直達天聽",而不只是一種左右國
會的意見。由於政府行政權非常肥大,工商團體的意見便容易被直接
實行。

糟糕的是這些商社因為長達三十年的超高速成長,成為了左右世界經
濟的"系列企業",一間企業能動用的資源都能撼動南美洲任何一個
國家了,集合起來要撼動日本政府,也不是難事。

而要求日本政府在1980年代初無視資產泡沫依然瘋狂壓低日圓、迫使
日本政府刻意忽視金融泡沫、迫使日本在1990年代瘋狂亂灑錢、迫使
日本小泉純一郎與竹中平藏搭檔作出違背經濟基本智商的政策、作出
違背人民期待甚至會惡化就業狀況的派遣擴大政策的,就是這些失控
的大商社聯誼會,就是日本真正的內閣,經團聯。




日本有名的漫畫島耕作系列的主人翁島耕作,已經爬上了初芝(影射東芝)
的社長高位。有人開玩笑說,結局篇應該就是"經團聯會長島耕作"了。
圖為經團聯跟溫家寶合影。



但這些商社組織最早是為了聽命於日本政府,為了提高就業水準、提
高資本投資、提高國民所得而形成的組織,就如松下幸之助所說,在他
那個時代,並不是他開一間公司賺錢,而是日本政府雇用他出來開一間
公司,然後他領取日本政府給的獎賞。最早,這些商社組織是幾乎完全
聽命於政府的-因為政府權力太大,他們掌握的太少。

遺憾的是,政府使用權力灌溉他們數十年後便養虎為患,一切的失控是
從1980年代面對匯率升值壓力開始的。管制匯率在1970年代退流行後
,日本依然以此為準,實際上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樣的原因也可以
在南韓、中國、台灣身上看到。是什麼原因呢?

所謂的刻意壓低幣值的固定匯率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全國性降薪手段。

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會學到一個"常識",那就是名目工資具有僵固
性。如果企業要對勞工降薪,不論是不是"應得的",勞工都會直接認
定是"壓榨",而以罷工或是其他消極形式反抗(比如說怠職)。不論是
凱因斯、新凱因斯或是理性預期理論的支持者,都認同這個共識,而且
也發展出另一種共識:既然勞工只看得到眼前的數字,那就操縱他們看
不到的數字。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操縱通膨,來使實質工資下降。

凱因斯到理性預期學派並不是天平的兩端,而是一條數線上的推進,說
明政府要如何才能有效操弄民眾。在美國,實質工資的壓低必須透過貨
幣政策跟財政政策,使得美金跟大宗物資的價格成反向波動才能辦到。
因為美金就是物資交易的基準貨幣,既然物資由於貨幣供給或是財政擴
張政策而上漲,其實就是美金計價的實質工資下跌。

而在亞洲國家,若是無法直接對世界物資價格產生顯著的影響力,最好
的方式就是操縱匯價。

也就是說,若美金計價的物資全面看漲,而新台幣卻緊盯美元甚至下挫
,那其實就是政府在實施全國性的工資下調。是什麼人直接造成台幣計
價薪資實質下跌的?其實央行實在逃避不了責任,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
要透過強迫壓低全國實質薪資水平,來提高就業水準。央行不關心你開
不開心,他關心的是你有沒有去工作。

而壓低匯價對於廠商而言,有操縱利潤的好處,更可以免於因為被迫要
產業升級而面臨被淘汰的恐懼。這實際是對於全國民眾而言沒有實質好
處的政策,就這樣在互蒙其利之下嚴密地施行。

遺憾的是,日本政府十多年壓低匯價造成的資本泡沫,已經到了若不處
理甚至可能讓日本經濟腰斬的程度,因而在廣場協議的壓迫下順理成章
地在1985年開始逐步放手日圓升值,放棄了這個餵養老虎十多年的
策。不幸的是,老虎已經養大了,不給他吃飯,老虎就把主人吃了。

日本政府在1990到2007年之間做出的諸多荒唐決策,多半來自經團聯
的建議,包含一致受到全國人民反對的擴大範圍開放派遣。而實際上跟
經團聯可以說是水火不容的菅直人內閣,也不得不為了上次選舉受挫的
考量,而接受干預日圓匯價,畢竟,那麼作真的可以使就業狀況上升,只
是反而會讓人民不幸地像個工作的奴隸而已。

幸運的是,這些觀念以及其他關於通膨的基本知識,已經因為匯價上漲
使人民嚐到甜頭後開始受到認同,一些以前經團連跟自民黨洗腦的神話
,已經開始改變-如果日本人真的從此改變,要好好感謝中國人才是。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就業、匯率與貨幣的小小看法(一)

第二次關稅戰爭的開始



由背後有工人團體撐腰的美國民主黨議員,正式推出匯率監管法案
的審議。此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將反傾銷稅的適用對象擴大到因為
外國政府操縱匯率而得利的外國廠商。舉例來說,就是日本、南韓、
中國、台灣的出口廠商。



"傾銷"指的是廠商藉由外國政府干預或是其他違反自由競爭精
神的協議或條款,因而能夠在實際上不應該賺錢的產業,靠著這些
會造成市場競爭機制失效的條款或保護,而能進行"削價競爭"
透過在短期內將定價低於市場上其他自由競爭者所能提出的價格
、使其他廠商退場,而能夠大幅擴增市場佔有率大賺一筆。



反傾銷指的自然是要遏止這種行為。因為如果一個國外廠商喜歡
把價格定得很低會虧錢、作慈善事業,那我國政府自然沒有什麼好
說的,畢竟該外國廠商是在貢獻他的剩餘、也就是利潤給本國消費
者享受。然而若他並沒有貢獻他的剩餘、而是透過外國政府補貼達
到損益兩平、甚至有充分利潤,這樣的作法等於是外國政府利用其
主權對我國廠商的壓迫。



因此,反傾銷其實是一場場提升到國與國之間整體貿易戰爭的大
戲,兩國之間的反傾銷訴訟往往能反映兩國貿易緊張的程度。

每年遭受最多反傾銷訴訟的是中國的國營企業,中國的國營企業
本身接受政府給予鉅額補貼,而中國政府為了提高就業機會,給予
國企的第一優先指示乃是"擴增市場份額",以便在利潤不必等
幅提升下透過提高出口量來支撐國內生產設備與半成品加工的需
求,並如此循環下去顯著提高就業機會。



這些國企(其實私人企業也不少)的削價行為不見得是為了消滅競
爭對手以便在未來要將售價拉回高水準、賺取暴利,有許多是為了
完成政府賦予的任務,而持續以藉著政府補貼才能維持的低價銷售
-如此才能維持這麼大的生產量,雇用這麼多工人來完成政府要求
的"降低失業"的任務。



在中國脫離共產社會之前,日本則是各國反傾銷法的眾矢之的。戰
後數十年來,日本為了脫離百業蕭條、人力過剩而普遍貧困的狀況
,實際上各大商社都遵守"政府支持與補助、海外產量與國內雇用
擴增"的原則,再加上1960s~1980s政府源源不絕的匯率管制
,造就了日本所謂"高就業水準、高國民所得、高貿易出口、高外
匯存底"的四高現象。



當然,透過匯率管制與擴增出口累積的經濟成長,必然造成嚴重的
資產泡沫,而衍生更嚴重的問題-不過在戰後無計可失的日本人眼
中,這是惟一的方法。



日本幸運的是在當代反傾銷的聲浪與力量並沒有二十一世紀來得
強勁,否則當時日本的企業能否成功維持那樣的聲勢以維持失業率
,恐怕還是很大的問題。當然,進入二十世紀末之後,日本企業在各
國提高警戒水準後也無法再透過這樣的作法支撐龐大的就業市場,
而導致這種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崩潰-畢竟日本是民主國家,不是政
府想硬幹就可以的。



然而二十世紀末、甚至步入經濟學高度電腦化的二十一世紀後,反
傾銷的力量透過市場需求(被傾銷迫害的廠商付錢找律師跟經濟學
家幫忙)而不斷成長到有如"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戰爭"的規模。

中國廠商甚至為了規避反傾銷稅,先將貨物轉送到第三個國家(最
常見的乃是台灣)假裝銷售後,再以該國廠商名義出口到美國。中國
有許多產業受到反傾銷法的反傾銷稅制裁後,加上補貼還原稅(由於
該國政府的補貼而使售價過度,所以美國抽稅來把這些補貼歸零),
雖然法律造成的成本大增,但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依然得維持高產
量、低售價,因而造成實際上不只賣便宜的東西給美國,還貢獻大把
稅金給美國的扭曲現象。



由於美國政府的要求是要將這種傾銷競價廠商靠著削價而傷害的
國內廠商利益給抽回來,而中國政府又不斷補貼場商以便維持低
價、給予了美國消費者額外的利益,兩者交互作用之下產生這樣的
奇景:中國人民拼命生產,而中國政府跟廠商聯手壓榨中國人民的
生產者剩餘(人民是勞動財貨的生產者),然後將這些剩餘補貼給
美國人。


也就是說,中國人喜歡工作,所以中國政府統一跟中國人民抽稅,
然後繳稅給美國人,請美國人少作點工作,多享點清福,以便讓中
國人有勞碌命,享受傳統"勤檢"美德。美國這二十年來的榮景,
應該要好好感謝中國人自願為奴的付出,而強力支持這類報復行
動的民主黨,正好是一向"站在勞動者一方"、"保護弱勢"的
道德分子。


當然,就如一切道德分子一樣,他們保護的是自己,而壓迫別的
弱勢族群,就好像台灣的工運支持者,寧願犧牲更低階勞動者的
工作權益、甚至造成廠商轉而壓榨派遣或外勞,也要推動某些政
策一樣矛盾。

然而這樣嚴密的制裁網,美國的道德分子尚未滿足,因為亞洲
各國還有終極的補貼轉移手段-匯率管制。



若外國政府沒有直接對廠商進行補貼,而是透過匯率管制來進
行所得轉移(下一篇將說明何謂"所得轉移"),進而使廠商具
有躲避反傾銷法大網、進行削價競爭的能力,美國目前尚無具
體的法案可以給予制裁。



這樣的法案,可以說是針對人民幣問題,將中美貿易戰爭升級
到全面開戰的水準。此樣法案一但通過,很可能引來歐盟的跟
進,最後造成消費國全面對生產國的戰爭。



有趣的是,身為消費國這一方的日本,卻因為某些原因,而迫使一向
反對匯率管制的總理大臣菅直人,同意日本央行進行匯率干預。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台北縣市的房價究竟如何

本會部落格剛開之時,曾作過調查,調查板友認為從2009年第四季到
2010年第三季的一年間,房價會怎麼走動。可惜google資料庫出錯該
調查已經被歸零,否則對照剛出爐的聯徵中心資料,第二季台北縣市
房價的單價,會很有趣。

當時約有三成的人認為一年內會跌三成左右,一成的人認為上漲,
三成認為跌超過三成,兩成認為跌三成以內,而剩下認為幾乎持平。

目前的資料顯示為小漲0.58萬,先上漲後在傳統旺季第二季回跌,
第三季目前看來可能不太樂觀。不知最後鹿死誰手,因此重啟投票
,用閱讀器看的朋友煩請移駕主網址投票,投票器在右上角。

附帶一提,原先評估第二季應該不會跌,反而下跌實在讓人意外。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有"方法"讓台灣追上日本嗎?

台灣人最好期待開黑船來的是美國人

所謂的明治維新,指的是十九世紀後半日本因為江戶幕府的封閉
、僵化,導致為了尋求"公平貿易"(註)的美國以武力強迫江戶
幕府開放官方通商港口後,由於江戶幕府的顢頇造成民怨而反對
運動四起,最後幕府解散、將政治實權交還給明治天皇跟日本朝
廷後,一連串器物、制度的改革。

明治維新以及相關的倒幕、攘夷歷史事件由於是日劇與電影、動
漫畫的絕佳題材,始終在日本人氣不墜、幾乎人人朗朗上口,最
近更因為<篤姬>跟<龍馬傳>再度炙手可熱。

然而在這段所謂的"倒幕"(推倒幕府、天皇親政)歷史中,其實
是對於日本傳統文化價值觀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慘過往。那個時
候江戶幕府由於軍事能力低落、外交能力近乎於零,更糟糕的是
,沒有法治、理性思考還有對外國人的基本尊重、只會自以為是,
導致被列強騎在頭上簽下一連串不平等合約。

而影響更大的是,日本人的思考價值觀更是從那之後,永遠地改
變-也就是說,傳統價值觀幾乎完全被拋棄。

現在的日本人多半不會說"要尊重傳統價值觀"或是"要從日本
傳統價值觀思考"這樣的論點,就算這樣說,也多半指的是明治
維新後到二戰,那段日本曾經是大日本帝國的時光的戰前價值觀。

為什麼?因為日本人非常清楚,過去的日本人,就是所謂的東亞
土人-在光榮公司出品的電腦遊戲"大航海時代三代"中,玩家
學習的技能"東亞土語"產生作用的地點正式在黃金之國日本,
對十七世紀已經經歷過啟蒙運動的歐洲人而言,日本確實就是思
想未開化的土人。

更何況是在兩百年後、歐洲甚至經歷過工業革命、民主立憲,對十
九世紀的歐洲人而言,日本人跟非洲人的智能水平是沒有多大的
差異。正是以前的思想跟價值觀如此缺乏開創力、缺乏思考力、缺
乏尊重、缺乏理性、邏輯,才會導致日本被當作土人一樣欺負。正
是因為那套價值觀是那麼地不容於世,幾乎被日本人拋棄殆盡。

現在地鐵站能看到的日本老婆婆就算穿著和服、拎著小包包,實
際上那頭斑白灰髮下的腦子,可以說幾乎沒有吸收任何的"日本
傳統思想",頂多是存有各種傳統習俗的記憶,所謂的"用傳統
價值觀思考"這件事情,在日本頂多追溯到軍國主義時代而已。

明治維新為什麼如此成功?因為日本不只引進了大量荷蘭器械、
不只引進了德國律法、不只模仿了俄國軍隊,不只學了荷語、法
語、英語、德語,不是因為蓋了許多鐵道、公路,更不是因為天皇
穿著俄式軍裝拍照。

真正讓明治維新如此成功是因為在十九世紀結束之後,日本人
已經"脫亞入歐"-放棄亞洲人定位、放棄亞洲價值觀、放棄
過去造成日本人被當土人欺負的落後思維,成為一個"用歐洲
方式思考"的民族。因為惟有抱著歐洲人的方式思考,才有辦
法正確使用那些典章、制度、器械、經濟體制,唯有學會啟蒙運
動後帶來的理姓思潮,日本人才能跳出"被當土人壓榨的亞洲
"進入"壓榨土人的歐洲"。


而那段時間的中國呢?我們在"自強運動",以為引進器械跟
設備就可以改變;後來意圖推動戊戌變法意圖學習體制(但夭折
了),後來更正式君主立憲、甚至推翻帝制,號稱建立一個"民
主國家"稱之為中華民國。

但不論是自強運動到中華民國,不論是公共建設方式、政治運作
方式、、商業互動模式到最基本的個人思考,依然強調不能"忘
本"、要用中國傳統價值觀思考。就算到了2010年的今天,依
然沒有擺脫那個五千年的鬼魂。威權獨裁家族的後人蔣友柏受
過美國教育後,對於那些叔伯輩、掌握台灣政經權力的人批判
道"他們雖然去美國留學,卻沒有把民主學回來"。從1861年
到現在的一百五十年為止,所謂打著"中華文化道統"大旗的
人,實際上都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為什麼?因為民主跟理性這兩個詞,從根本上是與中國傳統文
化價值觀相違悖的,當柏拉圖在討論理想國時,孔老夫子在教
你要乖乖聽話不要欺君犯上;當康德在討論二律背反時,我們
的學者與官僚在教導、遵行的是徹底服從君王拋棄思考能力的
八股思想,因為民主跟理性這兩個字本來就不存在所謂中華文
化的價值觀裡,所以到今天維基百科裡面依然沒有專屬頁面解
釋何謂"理性":
























雖然有理性主義、有理數等條目,但是要台灣人用中文專注解
釋何謂理性,似 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才會到現在還沒
有。


台灣人什麼時候能遇到黑船來襲、徹底體會到原來台灣主流的
所謂中華傳統價 值觀是所謂的東亞土人價值觀呢?-部分愛日
族喜歡的日本戰前價值 觀也包含在內,那個時代的價值觀現在
早就被日本人當老古板了。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把理性放上去維
基百科呢?

沒有學會放棄那一切東亞土著的思考方式,不論是號稱推動"
台灣的明治維新"還是建立台灣民主國,不論是要用凱因斯的
方法還是佛里曼的方法推動經濟,在換掉"中華文化"的腦袋
之前,都只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笑話罷了。

而台灣人最該擔心的,不是黑船來襲,而是到時候開黑船來的
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

因為十幾年前被美國經濟黑船一砲轟醒的中國人,雖然還像一
百多年前的美國人一樣經濟、文化、社會秩序一團混亂,然而他
們的百度百科裡面已經有了"理性"這個條目了。

想要維護傳統中華文化價值觀的人,應該要反對統一、支持鎖國
,因為他們打開大門想要歡迎的祖國,其實是完全放棄中華
文化價值觀、又放棄了共產主義價值觀,現在正好是戰前日本軍
國主義價值觀的"中國人"。

到時候,只怕是滿清遇上日本,被人拿得一點也不剩。


我們需要凱因斯式的政策來強化基本建設嗎?只怕是另一場自
強運動;我們需要"就這樣放著不管自然會均衡協調"嗎?只
怕是等到中國黑船來打開台灣人腦袋跟世界通港罷了,均衡是
說照著該爛的程度均衡,不是說會變理想國。


(註):滿清帝制跟江戶幕府末年,實際上都是有貿易的,只是
都是限制性壟斷(清廷指定的十三行)或是地下貿易(必須花錢
賄絡官員以行地下經濟),當時的外國人受夠了貪污腐敗、毫無
法制的中國跟日本,為了保障本國商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只好
逕自以武力強迫中國跟日本遵守他們的指示作事情。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整體社會教育水準提高,可是工資沒提高?

因為整體工資水準提高並不是因為教育程度邁向全民碩士化

這樣的問題在台灣可以說是越來越嚴重了,也因為民主政治而提升到
了要被拿來當國家經濟政策討論的層級,以便討好年輕選民。有趣的
是這種問題在歐、美、日,在數十年前就已經被預知、而且因為他們的
社會跟台灣社會的"不同"而沒有惡化到這種程度。

("因為比台灣社會聰明"這個用詞可能會被說歧視或社會達爾文主
義,所以使用"不同"來描述。)

台灣目前是已開發國家中十八歲到二十五歲年齡層就業比率最低的國
家,這邊的就業比率並不是說1-失業率,而是指沒有就業意願的人跟
有就業意願的人的比率(領失業補助的人雖不算在失業率內,但在此要
算在有就業意願的群體內)。

實際上的原因不外乎念大學、念研究所、當兵、念博士班等等。但實際
上調查台灣的工作職缺,工作內容大多數需要的是高中畢業的數理語
文能力,在大學、甚至研究所期間獲得的理論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反而
"完全沒必要",實際上大學或研究所的教育對於這些人的工作是沒
有顯著的幫助,比如說台積電的工作並不全然都需要碩士畢業,但台
積電的相關職缺依然都是只要碩士。

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沒有在日本發生?照理來說日本對於教育的補貼
或是義務教育的作法都跟台灣接近,而那種"一念大學就翻身"的觀
念也跟台灣接近,為什麼日本沒有這種情況發生呢、而就業率反而跟
歐洲比較接近呢?

這就要回歸原點:問題是怎麼來的?

二十世紀後半對於訊息傳遞的研究發展得非常快,甚至變成了專門的
經濟學領域,而且內容有如天書一樣難懂。但基本觀念卻非常好理解
,而且課本最普遍的舉例甚至跟好符合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因此直接
Varian個經課本內的舉例修改後拿來使用: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高職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於
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大學程度的訓練,只需要高職的訓練。

假設一幾乎符合大多數台灣產業求職面臨的狀況,讓我們繼續下一個
假設:

假設二、釋放職缺的產業沒有充足能力檢驗求職者能力,其內部的績
效評估系統無法套用尚未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的其他資料來衡量可
能的工作能力與績效。

實際上這個假設的符合程度正是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的主要原因,在
此先以此假設完全成立。

假設三:工作能力對於獲得更高學歷所需的能力有高度正相關,工作
能力越強者獲得更高學歷所需付出的成本越低。

假設四、故無法正確評估求職者的產業,直接以學歷高低來評估能力,
並藉此設定薪資水準。

在這些假設之下可以得知:獲得更高的學歷證明對於工作並沒有實際
幫助,但卻是可以向雇主傳遞"我工作能力較好"的訊號,以獲得更
高的薪資水準。

在薪資水準有顯著的差異下,就會讓能力較好的求職者有誘因去尋求
更高水準但對於工作能力沒有顯著幫助的學歷證明。最後的結果就是
求職者B將會獲得一個低水穩的工資,而求職者A將會再進修去念插
大並獲得較高的薪資水準。

這樣的結果讓台灣社會產生"學歷越高薪水越高"的認知,進而在民
主政治的機制下開始推動全民念大學,由社會大眾大量的稅務補貼來
讓大學學歷普及化,甚至碩士學歷普及化。

但真正讓整體薪資水準提高的是整體的職缺在世界分工的角色下,有
高的重要性、更強的比較優勢,真正讓1980~2000年整體社會薪
水準上升的是台灣的產業結構的變遷、使勞力密集逐漸從台灣退場
,而使得高職、高中程度所受訓練就能發揮價值的職缺增加,因此原先
高中、高職訓練能力所需職缺就能獲得的薪資水準提高。

然而台灣社會卻誤認為是因為整體教育水準提高所以薪資水準提高,
當然實際上台灣需要的大學訓練職缺當然是有增加的,因此這種問題
在2000年以前並沒有嚴重爆發。

然而在2001年科技網路泡沫破滅後,台灣需要大學、研究所訓練的高
薪資水平職缺,跟不上大學還有研究所學歷畢業人數成長量。這些人雖
取得了一樣高的大學學歷,實際上大多數還是從事只需高中職程度訓
練的工作,那自然不會因為學歷增加而薪資增加,學歷只是讓雇主知道
那種職缺下應該怎樣給薪水高低,並不會讓雇主給你另一種職缺的高薪

意思就是說,一樣是最低等級的庶務工作,私立大學一萬八,國立大學
兩萬,並不會因為是大學畢業,他就給你財務部門專員的三萬元薪水。

於是前述的假設一的內容在這種影響下稍作修改,又可以繼續套用: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大學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於
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大學程度的訓練,只需要高職的訓練。

或者改成:
假設一、有求職者A跟B兩人皆為研究所畢業,但假設A的工作能力大
於B,而此求職工作並不需要研究所程度的訓練,只需要大學的訓練。

而問題持續下去,台灣真正需要大學、碩士訓練的職缺沒有增加、以
獲得在世界分工下更高的價值生產能力,這問題就一直在這個死胡同
內打轉。

實際上這個問題討論的重點並不在於社會的學歷高低,而是為什麼產
業沒有學歷以外的方式去評估就業新鮮人的工作能力,而使得學歷的
高低脫離工作內容所需的訓練,而成為求職者向雇主散播"我很好"
的訊息傳遞方式?

但由於台灣的社會大眾沒有足夠的動機去思考這個問題,接受"學歷
就是工作能力的最佳證明"這個看法,失去了由求職者這端改變現況
的機會,反而進一步要求政府給予教育更多補貼,由於念研究所才能
獲得更高薪資,所以繼續前面的邏輯:應該給予研究所更多補貼,以便
邁向全民研究生的社會。

而台灣的產業界也是如此,實際上求職者A這種能力所需對應的原始
薪資水準,是會比求職者A去念書後還要低的,如果產業能找出更好
的評估機制,就能避免成本因此虛增,然而台灣的產業界也直接接受
了學歷當作評估機制的假設,沒有認真尋求降低成本的動機。

這問題是否出在對於學歷機制有太多補貼,因此強迫廠商跟求職者改
變偏好、更加偏好用學歷來證明能力呢?又、降低對教育的補貼能改
變這樣偏好被扭曲的現象嗎?但主張降低教育補貼的政策會受到支持
嗎?

這是求職者、廠商雙方的思考能力欠缺的問題,當嚴長壽一邊高喊"
不一定要大學畢業"的同時,經營的飯店徵求儲備幹部時卻開出"限
碩士"的條件而台灣卻沒有太多人反彈、依然將嚴長壽當作經營高手
時,我們就知道,其實台灣人並不想解決根本的問題。

只是想透過這種吵鬧,讓教育受到更多補貼,然後邁向全民碩士、全民
博士。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常態分班是理盲與濫情的作法

常態分班這種只有政治正確的謬論,在不知道為什麼政治正確觀念近乎
零分的台灣,在這幾年近乎理盲的渲染之下流行了起來。支持常態分班的
人最基本的論點是:

過去因為能力分班,有許多人被分到後段班,然後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
所以能力分班造成教育資源分配失當的問題。

如果有最基本的理性推論能力,將會發現導致教育資源分配失當的是
"被老師放棄自生自滅",而不是能力分班。也就是說,問題是出在老
師放棄學生這點,並不是能力分班的篩選。

能力分班的用意是基於"因材施教"的觀念-這個大家都知道,是孔子
說的。若跟顏淵講教子路那套,顏淵雖然表面裝得很認真,其實心裡在
想"你當我白癡嗎?"若跟子路講教顏淵那套,子路大概完全聽不下去
,一氣之下就把孔老夫子給一刀斃了也說不定。這就是孔子知道要因材
施教的原因。

在古板的古代社會,子路需要什麼是孔子說了算,顏淵需要什麼也是孔
子說了算,但現在這個社會並不一定是這樣。子路可以知道自己游俠氣
太重,所以去修一些鍛鍊基本情緒智商的課程;顏淵知道自己可能會餓
死,所以就不浪費時間修那些他都已經熟的孔家學問,跑去修墨翟開的
"如何成為守城達人"的課程以求未來能謀得一職求得溫飽。

孔子本身在貫徹因材施教這方面,限於他的能力問題(一個貴族要他理
解顏淵的溫飽問題,是很困難的)無法貫徹,才造成了顏淵完全學不到
不要讓自己餓死所需要的觀念跟技能。也就是說顏淵之所以送了一堆臘
肉給孔子當學費,結果還是餓死了,並不是因為孔子的因材施教,而是
因材施教不夠徹底,顏淵沒有學到他真正需要的東西。

但這個時候支持常態分班的人就高喊了:這些東西沒那麼難!我們需要
的是教最基本限度的義務教育,如果大家有興趣修更難的,就到高中、
大學去,國中小只教簡單的、必要的,這樣就不會有拿顏回課程去教子路
的問題了!為什麼一定要因材施教?大家都學一樣的不是很好嗎?

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沒有問題的-但卻跟常態分班沒有半點關係常態分
班跟教簡單的東西有必然關係嗎,不是吧?實際上再簡單的東西,比如
X+Y=5為什麼是一條直線,就有分教五分鐘就能懂的人跟教五天才能
理解,甚至教五個月都不懂的差異。要常態分班當然是可以,因此教師就
必須去找一個平均值當對象(就是常態分班支持者說的"一般水準")設
計教學內容,好讓他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也是有私生活的)可以讓最多
人,也就是平均水準付近的人懂。

除非他時間太多,用好幾種教法一直教,學生也時間太多,因為大家都是
常態分班的同班同學,必須一起上課。如果讓強的人先走了,不就是能力分
班上課?只是逼迫大家用同一間教室用同一個老師上課罷了,所以不能走
大家通通坐好。結果老師如果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必須一直用不同
的難度重複教,雖然這些學生沒有顏回跟子路的差異大,但還是差異的,有
差異你就要教好幾遍。

就算用再簡單的內容當國民義務教育,能力分班依然是必要的,因為沒
有能力分班,就無法因材施教。強迫規定常態分班,本身就是在提高因材
施教的難度。常態分班後老師被迫要教好幾種難度,而學生也被迫要聽
根本不適合他的難度。這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
青春。

然而老師的時間是有限的-再怎麼有熱情的老師,都無法靠著毅力越過
人跟人之間對於各種東西有不同程度理解能力的差異,這種自然造成的
高牆。最後的結果就是不論他選擇怎樣的上課難度,都必然有一部分的
學生聽不懂,因為這些學生在這方面的理解能力跟多數人實在有差距。
不管怎麼有毅力(其他學生也很有毅力)想要教會他們,總是有極少數人
不懂,好的教學方法跟有毅力的老師(與學生們)只是能減低這種人的數
量,不能完全避免。

最後呢?沒時間了難道不放棄他們,還能怎麼辦?

實際上,常態分班反而是造成教師有放棄學生、使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動
機的恐怖作法。能力分班跟老師放棄學生並沒有推論因果關係,然而常
態分班是有推論的因果關係的。

如果只會用"以前能力分班時有不均問題,所以能力分班是造成不均問
題"這種會嚇死人的推論能力來分析問題,人類可以說是兩百年來都毫
無進步,因為有統計(歷史發生時點)相關性跟是不是因果的推論,是一
百多年前就被證明是兩回事了。這兩百年來海盜數量減少的同時碳排放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不是逃避學生需要什麼的問題,而是主動提供
讓學生選擇他們需要的課程。國中小的課程分成不同的難度,如果你上了
這個難度兩次課後發現跟不上,就自己降去低一點的難度。那些上幾堂課
就覺得懂的人就可以往上修完更難的課,然後用多出來的時間去修自己
弱的課程的課。

這是什麼?這是美國的能力分班,這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孔老夫子如果
知道念了一堆他講道課程、每個人都會說因材施教的那些人,竟然反對因
材施教,而是一些金髮碧眼的洋鬼子番人實現他的構想、甚至發揚光大,
不知會有何感想?

最後順帶一提,實際上台灣實施的常態分班,是自以為的常態分班,實際
依然是能力分班。不同的是,直接將小孩分成絕大多數"正常人"跟極
少數的"不正常人",貼上這個"異類、離群值"的標籤後把小孩送進去
資源班罷了。分成正常班級跟資源班,根本就是能力分班,而且是最爛的
能力分班法。

台灣人,只是為了某種政治正確,搞出政治不正確的資源班,然後為了常
分班徒然浪費教學資源、毫無必要地增加教師負擔罷了。

學生需要的不是會放棄弱勢學生的常態分班,而是更能符合他們需求的
能力分班上課。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基本工資與正義(下)

工作責任制是管理者的問題嗎?

有一個讓台灣勞工具有強烈動機提高基本工資的,其實是"責任制"的
工作。責任制意味著加班沒有加班費(非經常性薪資),因此在短期內勞
工還會因為抗爭行為的交易成本(非機會成本,而是指無法充分反映在
利益上的沉沒成本)而消極以對。其間一拉長,勞工就會因為這些成本
被克服而開始有動作,一個就是離職並且造成失業率跟職缺餘額同時攀
高的現象,另一個就是要求提高基本工資。

管理階層之所以實施責任制,原先瞄準的是責任制的單位薪資是最低的。
勞工相當偏好經常性薪資,因此使經常性薪資偏低。觀察到這樣現象的
管理者就產生了違背勞基法去強迫員工超過規定工時卻領不到加班費的
動機。

這樣的陋習在短期還會因為台灣員工不重視爭取自身權益而被默許,長
期便造成上述的問題。然而實際上造成此一問題的並不是台灣員工太過
乖巧,而是台灣的管理者-注意,不是資本家-太過愚蠢。

台灣的勞工運動者往往過度將管理者跟資本家當作同一個角色。實際上
管理者當然是可以跟資本家由同一個人擔任,但是這依然是兩個不同的
角色。管理者獲得的經濟利益跟一般勞工相同,是使用其管理技術賺取
薪資,而資本家是用他的信用、調度資金的能力賺取股東利益。傳統上因
為因為大股東兼總經理而混淆,在近代這兩個角色因為管理階層發放股
票選擇權而混淆,但實際上這兩個角色是不同的。

然而台灣的管理者卻出現了奇怪的非理性行為-對於資本家角色而言,
提高利潤才是較重要的事情,然而他站在管理者角色時,卻做出完全不
會提高公司利益、甚至還造成員工要求更高經常性薪資、使公司獲利能
力受威脅的壓迫行為。這種非理性行為就是儘管在淡季,也寧願讓員工
在辦公室裡吹冷氣打混,也不願意讓員工放假去、或是縮短上下班時間。

喜歡看著辦公室裡充滿員工瞎忙,明明這種行為並不會提高生產力也不
改善,是非常大的問題。實際上也是這種做法導致了經常性薪資在長期
被迫提高、而管理者只好裁員、賦予責任制更多責任,卻又造成經常性
薪資再度提高的雙輸局面。但是台灣人站在管理者角色時,卻會以此為
樂、以員工受到惡整而滿足。

為了符合經常性薪資的效益,管理者的思考太過單純膚淺,只知道強迫
員工責任制加班,卻不知道在規定工時外額外增加的實質工作時間,對
員工造成的負擔遠高於在規定工作時間內增加實質工作時間。由於造成
的負擔越來越不能跟僵固的經常性薪資成正比,逼迫了勞工去爭取直接
將經常性薪資提高。

實際上管理者該做的是什麼?他們該做的是正確調節人力使用。在淡季
時為什麼非得每個人同時上班、同時下班?在淡季時為什麼非得要每個
月不准放太多假?為什麼每次旺季都要加班兩小時的時候,不能多雇一
些人降低每個人的加班量然後讓額外的人力在淡季時透過放假調節、使
淡季時的人力成本使用效率變高?

這些問題都導向了台灣管理者(注意,不是資本家)的迂腐觀念上。習慣
於把員工當作奴隸、而不是一種服務的提供者,以為員工可以任意壓榨
都不會反抗,是問題的核心。明明低效率的勞動資源使用並不能為資本
家身份的自己(也就是股東)帶來更好的利益,卻因為身為管理者自己的
自我滿足(以壓迫員工浪費人生為樂),造成了道德危害,可笑的是,這些
人自己的管理者身分傷害了自己資本家身份的利益。不是別人,正是他
們自己傷害了自己的利益。

為什麼美國、法國這些國家的假如此之多,管理者巴不得勞工在淡季放
假去?因為這麼做可以降低勞工要求提高經常性薪資的動機,幫助公司
降低人力成本攀高的可能性,甚至法令允許,還可以稍微降低淡季的經
常性薪資支出,更加提高了人力成本使用的效率。儘管淡季不會因為讓
員工大放假降低非常多人力成本,卻可以避免整體性的經常性薪資因為
非理性行為使員工痛苦增加,在勞動效益沒上升的狀況下提高,現在願
意讓員工在淡季放假去,是為了避免以後要花大錢解決問題-反正那些
人不放假還不是在公司裡打混吹冷氣,公司還要花錢讓他上FB呢。

然而台灣的管理者呢?還是一樣的迂腐,只想要以浪費員工的人生、以
把他們當奴隸為樂,卻完全不在乎這樣的非理性行為傷害了自己的利益

當然這樣的問題,也許在台灣這些四年級、五年級的迂腐管理者退位後
,過個十年、二十年可以改變。但在短期內,最好的方式就是員工應該更
加堅持反抗責任制、以便迫使管理者採用理性決策-因為他採用非理性
決策的成本變高了。台灣的勞工真正該爭取的是讓採用"工作責任制"
的公司受到懲罰,並且爭取在淡季時打混的時間乾脆直接放假去,而不
是一昧地只想提高"經常性薪資的最低下限"。

遺憾的是,台灣的勞工寧願害自己較弱的同事失業、讓自己工作時間更
長、讓自己瞎忙去換取高一些的經常性薪資,也不願意保持一樣的單位
薪資水準、而有更快樂的人生。所以寧願繼續接受責任制,但是要爭取
更高的基本工資。要我們繼續當奴隸可以,但是請主人每天多給我們一
點餿水吃,但請不要在淡季讓我們放更多假,然後稍微降低經常性薪資。

說穿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難怪工作責任制可以如此僵固。因為,他
們將希望寄託在有更多的餿水可以吃,而不是更自由、更屬於自己的人
生,不是更能掌握自己的勞動資源,可以有更明確的價格。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基本工資與正義(中)

所謂的正義的勇者,其實都是以多欺少還會傷及無辜的莽撞之徒

在上一篇提到,最低工資的限制會造成因能力不足無法獲得更高工資工
作的勞動者,由於職能實在無法符合最低工資的條件,因此將會失去勞
動權。這樣的說法是簡化的,實際上的運作機制是這樣:

勞工甲只有國中畢業,且義務教育期間都在打混,英文只會認ABC、數
學只會加減乘除(還常算錯),語文表達能力低落。就連在工地現場都常
搞錯工頭的指示,只能擔任毫無技術層面的雜工。由於他想住在鄉下,
因此選擇住在偏僻的南投山中小鎮,從事工地雜工領取一天工作八個小
時、合計七百元的薪資,已經四十好幾的他連好好地看完一本漫畫的意
願都沒有,過著混吃等死的人生。

在沒有最低工資的限制下,由於工地將會需要一些就算中度智能障礙
都能從事的打雜工作(收拾、搬運)來分擔技術工人的工作時間,以便讓
時薪相當高的技術工人能把他們的工作時間用在比較攸關的作業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勞動力"這種資源的使用是比較有效率的,高技術
的勞動力從事高技術的作業,低技術的勞動力則從事低技術的工作內容
,但自然會產生所謂的"貧富差距"-所謂的貧富差距不是指資本家跟
工人的對立,事實上連工人跟工人之間都存在貧富差距。

然而若將基本薪資下限一口氣拉到技術工人的平均薪資水準每天一千
四百元呢?毫不意外地工地的作業方式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就是要
求低技術工人想辦法學會高技術的作業能力,第二種方法就是將低技
術工人開除,然後給予高技術工人加班費要他們順便做低技術的工作。

這些低技術工人一定沒有辦法達到最低基本工資所需的技術嗎?這是
不一定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他達到之前,他將會因為這項規定而喪失
工作權益。而那些像工人甲一樣幾乎沒有什麼進步能力的工人呢?可以
預期的是他們將會變成遊民、甚至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原本這樣政策的打算是要讓每八小時工資只有七百元的勞工可以過更
好的生活,也確實產生了作用-那些有能力進步但原本只想過著打混雜
工人生的工人,被迫進步學習一定程度的技術,儘管完全違反了他們當
初的意願,但確實過著更好的生活了。然而那些沒能力進步的人呢?他
們實際上就是被社會貼上了"輕度智障"的標籤,然後被當作無行為能
力人一樣被迫流浪街頭,別說要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了,連最基本的
作人尊嚴還有工作權益都被剝奪。

到頭來因為這項基本工資調高而"獲益"的那些工人,還是得被迫繳稅
以處理遊民以及這項政策產生的社會問題。處理問題所需的稅將會在不
同族群之間突破稅率的限制互相轉嫁,實際的稅負負擔無從得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勞動力資源的使用變得更沒有效率了,所以整個
社會能使用的生產力也變低了,也就是說問題變多了,但是處理問題所
需的生產力變低-因此處理問題後所剩的、改進生活條件的生產力也變
低了。以整個社會來看,這項政策不但是空轉一場,甚至還降低了整體
社會的生活品質。

真正讓部分工人改善生活條件的是基本工資的限制嗎?不是,而是由於
其他人違反他們原先的自由意志,用警察、司法的力量強迫他們學習,
畢竟只要他們不學習,就會被迫成為毫無人權的遊民,因此再也不能過
著渾渾噩噩的人生。

那些打著正義口號的人呢?確實有許多勞工因為他們拿刀槍威脅必須
犧牲自己使用人生的自由,而被迫學習技能、得到了較高的薪資,然而
也有一部分根本學習障礙較高的人實質上被當做了次等公民一樣,然後
整個社會還得為了處理他們製造的問題而付出成本。

實際上正義之士想要的效果,只要社會整體願意付出成本資助弱勢員工
改善職能就能辦到,不論是私人組織的互助或是有公共財特性需要公有
組織的扶助,只要按照人民意願去支付,自然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且不
會直接造成遊民問題-因為雜工變少了、技術師傅變多了,反而有可能
使雜工的薪資水準逆向上升。

但如此一來技術工人的薪資將會因為競爭變大而下降了。換句話說,不
論怎樣干預,都一定會發生部分族群的權益由於社會群體意志的壓迫而
受損的事情。

但這就是民主政治-政治就是多數壓迫少數,強勢欺負弱勢。在民主社
會裡,並沒有所謂的公平正義,只有多數人認為的公平,只有鄉民的正
義。在民主社會這就是人們習於處理事務的方式,而受到欺壓者若有能
力便會移民,但移民的交易成本若是過高(以目前世界現況來說確實相
當高),就會造成受壓迫者變得更不快樂,並且對社會產生必須花費更
多成本才能解決的問題。

而這就是當初高呼"聲援弱勢"的人所要的公平正義嗎?

高呼這樣的改革能促進租稅公平的人,是否在乎這造成更多有可稅所
得的中產階級而非資本家,必須負擔更不公平的租稅呢?這些萬萬稅
的支持者,是否知道他們標籤的死敵資本家,可稅所得佔總收入的比
重是遠較一般勞動者低、而較能置身事外呢?




史上最惡的正義之士之一,對抗魔王用的資金當然全都是不在乎中產
階級NPC的意願就自己翻箱倒櫃的,而且有時候這個正義之士還會走
偏,儘管打倒了魔王,卻自己也變成另一個魔王-希特勒。

所謂的正義之士,其實就是以多欺少、莽莽撞撞闖入中產階級的家裡
翻箱倒櫃偷道具(而且中產階級還不能嚷嚷)、通常還會為了執行正義
濫傷無辜。自以為打倒了魔王資本家,但正義的故事永遠有續集再續
集,魔王永遠打不死的一場鬧劇罷了。

不想被這些討人厭的英雄偷東西嗎?那下次看到他跑進你家,記得不
要像個NPC一樣看著他亂翻,請記得一刀砍死他。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基本工資與正義(上)

勞工把權益爭取寄託在調高基本工資上,是弱勢自相殘殺

勞工爭取權益已經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了,自從工業革命後非農業的勞
動者就因為密度提升、彼此之間的互動變得頻繁而容易聚集成眾。勞動
者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不能拿更高的薪水,於是他們便組成工會、開始
"爭取勞動者的權益"。

經濟學上對於僱主(即"勞力"的需求者)"剝削"勞動者剩餘(即"勞
力"的生產者)的主要架構是來自於獨佔需求者的問題。比如說在中國,
廠商要開工是需要政府核准的,因此便在一個個區域因為政府限制的關
係形成了程度不一的獨佔、寡佔問題-是的,大部分的經濟學議題多半
在討論為什麼政府總是在製造問題,人們為什麼要繳稅給政府幫自己製
造問題。

而一般的產品市場因為政府特許沒有面臨競爭的生產者將會提供消費者
較貴的服務以剝奪消費者剩餘,但在勞動市場便跟一般的商品市場相反
-因為政府的特許,所以消費者只有一個(或是少數幾個勾結串聯為一
個)。在工業革命後一百年內,大多數的勞動者被壓迫的問題都是來自於
少數幾間"公司"擁有獨佔經營權。

在缺乏競爭之下,此獨佔消費者將可以用會充分剝奪生產者剩餘的定價
方式去"剝削"勞力市場的生產者-也就是勞工。也就是工業生產是低
自由、低競爭度的,勞動者無法選擇更能獲得生產者剩餘的勞務交易。
勞務的需求者"僱主"由於可以採用複雜的獨佔行為定價來使得表面統
計的平均工資下降,因此使勞工以為問題是出在於"薪資被壓低",然而
事情並非如此。

"平均薪資被壓低"乃是問題呈現出來的最末端訊號,而且平均薪資較高
也無法說明勞動者的權益較好-舉例來說,某工廠若將績效差因此薪資低
的人全部解僱,那該工廠的平均工資確實上升了,然而遺憾的是卻有許多
工人失業了,他們的權益是"馬上歸零"。

調高基本工資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的做法對於提高平均工資有效嗎?確
實會有效,因為那將會導致那些提供的勞務的價值低於新的基本工資的勞
動者,由於法律直接禁止了廠商跟他們購買這些"低價值勞務",將只會
導致這些人失業、權益嚴重受損。諷刺一點的說法就是他們竟然必須繳稅
害自己被警察跟法官、稽核官員以生命財產權的危害恐嚇使自己失業。

這個政策之所以能有效提高平均工資,並不是因為那些遠低於新的平均工
資的勞動者的薪資上升,而是因為他們被開除了,所以他們直接被排除在
平均薪資統計的母體之外。由於取樣的人變少了、而且取樣標準的下限直
接被提高,平均薪資算起來自然變高了。有誰的權益上升了嗎?其實"完
全沒有"。

但這種玩法也不是完全那麼愚蠢無效、只是數字遊戲。那些薪資高於舊的
基本工資,且相當接近新的基本工資的族群,可能會因為廠商將他們開除
的機會成本以及勞務市場的交易成本太高,而傾向將他們留下。這麼一來
也是會"真的"有一部分人的薪資提高。

只是在長期,自行吸收越多這種交易成本問題的廠商便會顯得績效不佳、
甚至經營不善-畢竟有一部分成本是無法充分反映出來的。如果這是單獨
一間公司的工會造成的,那問題不大;如果這是整個國家的產業都要面臨
的情況,那反而可能會導致產業必須被迫調整經營模式以吸收那樣的不確
定性造成的風險。這種調整可能是將營業規模調大、可能是調小,如果是
後者,那平均薪資又要再度提高了-因為老是拿基本薪資的人可能又要被
開除了。

調高基本薪資有用嗎?顯然是相當無用。台灣的勞動者薪資被壓低是很複
雜的政府干預問題,甚至牽扯到這個政府過度干預教育市場、金融市場、以
及計畫性產業發展政策的問題。調高基本工資只是一種笑話,是一種開大
條、省小條的愚蠢訴求,不但幫不了勞動服務供給者奪回屬於他們的生產
者剩餘,甚至只是這些低階勞動者在互相殘殺,弱者殺更弱者以滿足口腹
之慾罷了。

調高基本工資真的符合正義公平嗎?是的,對於那些介於基本工資界線的
弱者而言確實是,但對於更弱者而言反而是極端地不公平、不正義。社會
運動者總是大聲呼喊"廠商剝奪勞動權",事實上,剝奪他人勞動權的正
是他們自己。不思解決真正根本的問題,只會在表象上打轉,勞動者的權
益竟然是這種人在爭取,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政府採購買貴是行政疏失嗎?

政府就是為了買貴而生的

政府採購在台灣一直都是一個笑話,台灣各級政府帳冊上記錄的採買價
格往往是當時市價的兩倍以上-甚至有無限大的,比如說傳統磁片現在
已經是廢物,如果你想要弄到手,只需要跟廠商收取垃圾清潔費當作運
費就可以,然而台北市政府卻花錢買,由於分母是零,市價跟市政府的購
買成本的比例自然是無限大。

問題的根源當然就是廠商勾結的問題-這種問題又大致分成"廠商與廠
商勾結(圍標)"、"廠商與主辦官員勾結"兩種。透過勾結行為將可操縱
競標結果的價格,因而導致讓政府-也就是人民集資買公共財的團購行為
買貴。這是非常詭異的情況,因為正常的情況來說,團購是為了買便宜才
是。

這兩種作法的分別在於,廠商與廠商勾結的卡特爾寡佔行為是利用政府花
錢是為了消化預算而花錢的行為,派出一個代表出面投標,使政府必須花
費最多預算才能完成想要的計畫,而剩下的廠商透過事前與事後規劃的勾
結同盟體制將到手的超額利潤分贓。

另一種作法則是從一開始制定公開標售計畫時,就將計畫設計成只有極少
數廠商能投標的情況,而實際上有許多條件並非必要條件、只是為了將競
爭者刪除(如果這類標售計畫對競標者採審核制,那更提供了操作的空間)
。由於競爭者皆被刪除後只剩下少數獨佔或是寡佔勾結者,因此廠商自然
可以操縱價格到預算極限。

這兩種價格操縱問題的根源都在於政府-因為政府這種愚蠢的組織,竟然
在競標之前公佈自己的底價,也就是競標價格操縱問題,政府這種組織本
身就是先天不良,甚至可以說政府這種團購組織本身就是為了讓廠商有超
額獲利、而組織成員(繳稅國民)的利益被侵蝕而存在的,不論多少政治學
或是法律專家都無法否認這種問題永遠無法根除。

然而這種情況在台灣從未停止,甚至根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日本
時代一樣存在),喜愛用團購撿便宜的台灣民眾卻從來不在乎自己的稅金
被這樣愚蠢的團購給吃掉,完全合乎所謂"省小條、開大條"的描述。

然而這並不是重點-如果一國國民認為"政府乃是必要之惡",為了維持
公共財的團購機制,有時候就得為了團購東西而當冤大頭這種事情是可以
接受,那也沒必要將討論導向"無政府主義好、無政府主義人民地位高"
這種鼓吹消滅政府的論點去,畢竟該國人民是需要政府的,政府的規模也
是一種可以因為供需決定的市場。

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減少這種問題所帶來的傷害?

政府之所以與一般組織不同,在於政府是該國境內唯一合法的暴力組織,
對於不聽從該國人民的團購組織-政府的命令的人或廠商,可以用危害
財產權、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手段,以警察或軍隊等黑道手段脅迫之。
也就是說,政府是唯一一個可以當有牌流氓,廠商若是讓人民團購買貴,
就能用法律與警棍制裁他們的暴力組織。

如果買貴以後發現是廠商聯合行為操縱價格,政府是唯一一個人民可以
用暴力與危害生命財產權的方式"討回公道"的組織,不好好利用這點
實在太浪費了-畢竟法官跟警察還有國軍都是你花錢養的。假如廠商進
行勾結會蒙受足夠逼退他們的懲罰,自然會放棄勾結。當然這種作法需
要擔心的變成別的方面,在此不談-畢竟政府的存在就意味著永遠會造
成市場失靈。


台灣人總想著要"調查"、要"知道真相",然後"下次盡量避免發生"
,然而政府標售價格總是不合理的問題的根源就是政府的設計本身,而這
是一個永遠不可能避免的問題。大費周章得出一個在五十年前就是常識
的結論,並且毫無理性地認為"知道了下次就不會再發生",然後這種
事情永遠不會停歇。這就是台灣人處理的方法。"行政疏失"意味著依法
行政便不會發生,問題是依法行政管得了廠商勾結嗎?


孰優孰劣,已不必多說